終於首次拜訪,從台北車站一路走到大稻埕,這個充滿濃濃傳統市集味的建築聚落,幸前後不趕時間,晴朗的午後,尋訪。
抵達大稻埕戲院樓下,發現這是一個城市的記憶體,同樣是看看有什麼好戲然後買票進場,現代人看的是電影,這裡仍保有看戲的文化。喜愛傳統曲藝的婆婆媽媽們,也參半幾位愛聽故事的老先生,挽手看著海報互相討論,然後搭電梯上樓買票看戲。這一處不那麼融洽地交織著現代與傳統相撞擊,看似舊城繁華地帶的大樓演出傳統曲藝,電梯門開啟時卻看見西式的服務人員與劇場,親切地招呼來賓、場內音響效果則沒有完善跟進大劇場,多處顯見的不相容成為此處既有的特色。
《梧桐怨》是由屏東里港神仙歌劇團演出,家門初始,其配樂完整製造戰戮沙場氛圍,將主角與王爺的相識作背景交代,在各式雙方打鬥與亮相中,觀眾掌聲此起彼落,儼然是將野台戲移入劇場,連觀眾都是同一批。而男女主角登台別情之時,才發現台詞用台語詮釋,歌仔戲的讀音又與平時讀音不同,頓時整場戲有許多台詞無法清楚理解,幸不干擾全劇理解。幕間換場,皆是奏樂唱詞、燈暗換場,換場期間唱出下一幕劇情綱要,唱詞皆有曲牌與歌詞。其中主配角郡主登場時,所唱曲牌「夜來香」令我耳朵一亮。
總體來說,整部戲由「拔刀相挺的君臣關係」,加上「寶釵苦守寒窯」的老梗,時下最流行的「小三為進東宮不擇手段」、自古至今「皇親國戚相互包庇」,再加上最終段「包公鐵面辦王爺」構成完整脈絡。對戲曲分折換幕有初步概念再來看戲,更能究出其味,看出大場、過場等層次。若以劇本題材而言,雖無新材,但融會近代曲牌,可是令人仔細聆聽。以科幻一點的角度來說,是部連續殺人事件被鐵面無私的包青天給偵結的大案!
說實在,依照幾年所練的國劇武功,我的繞場與亮相甚不輸劇場各角,片蓋腿的基本功夫也是,但是我非常喜歡一個年輕團努力演出的過程,或許有些不精美,每場卻都是認真與無數汗水所練成,那總是提醒著我熱情與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