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人間的欣賞
贈李白
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沙愧葛洪。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
世間總以文人相輕,眼見他人拙以現自我優。莫說文人之間,藝術家之間總有切磋琢磨,如何道人長,惺惺相惜也是顯出文人們的器度。杜甫與李白年紀差上十一歲,然他們在洛陽相識,卻不因年齡的差距而有所嫌隙。兩人同遊,騎馬射箭賦詩論文,如兄弟般的相親相愛。當他們相別後,杜甫寫下了這首詩贈李白。
這首贈李白是眾多杜甫寫給李白的詩中最簡約的一首:
秋來相顧尚飄蓬:我與你相遇在秋季,你在官場失意,行蹤捉摸不定。
未就丹沙愧葛洪:沒有學成煉丹成仙之術,真愧對了一代大師葛洪道士。
痛飲狂歌空度日:有志難伸的你只能日日夜夜的痛飲狂歌來消過日子。
飛揚跋扈為誰雄:如此狂放不羈的豪客,除了你,還有誰可以稱做英雄呢?
杜甫當時已對李白有的許多了解,兩人在求道方面也無所成就,一個為了求仕,一個被皇帝賜金放還。相遇在洛陽。兩人個性與風格都如此不同,而杜甫卻以這首絕句,幾乎將李白這個人活生生的描寫了出來。有如此了解對方的人,難怪李白之後也寫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還送給杜甫。
詩人間的欣賞可能要在一個機遇之下才會出現,「文人相輕,自古而然。」從曹丕那時代就以如此,也顯得由於不同的見解、知識、想法、背景,藝術家之間總有想一較高下的心態。然而當他們互相欣賞時,卻又是如此的浪漫豪氣。
我想人世間總要有幾位知己可以互相欣賞相惜映照,也別老是因為與別人的想法不同就看不慣、瞧不起。世間不需要只有比較,總要有人間的欣賞。切磋琢磨雖可以互相增進,卻常因而磨擦起火,看向別人的優點,別只想把人比下去,也是一種心態的成熟。欣賞別人也是一種美德,亦或一種大器。
欣賞:喜愛賞識。願意接受別人,並且愛他,賞識他。這是如何偉大的一種行為。
詩人間的欣賞,可能是因為身世處境有所共鳴而才產生的,如果將對方當成親人般的賞識,可能會讓自己學習對方的優點,這也是成長的一種過程。杜甫詩中說到:「痛飲狂歌」,也是警惕雙方實在是太愛酒。「未就丹沙愧葛洪」也是暗嘲杜甫自己和李白在修道方面一無所成。這不就是詩人間的關懷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