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前人的定義裡,愛情是存在於男女之間的,同性在一起是畸戀,而現代,我們的愛情無關性別、身分地位。即便從前到現在對愛看法改變許多,對身處那個時代的人而言都是愛,那麼,愛是什麼?

  "斷我之袖,執子之手",在演出開始之前,場內不斷重覆同一首曲子,旋律緩而柔如平靜的湖面,卻圈著淒涼的漣漪一個又一個。這樣的氛圍,讓我以為這將會是一齣沉重的戲。

  故事開始於董賢與漢哀帝的初次相遇,一身華麗女裝,吟唱鳳凰鳴的董賢,讓哀帝一見傾心,當下兩人並無深交,直到哀帝即位,久在皇位卻大權旁落外戚,華麗廳堂如囚籠。直到哀帝在某個失意落魄的夜晚遇見董賢,相談甚歡後,一夜加官進封三級跳,兩人的感情才開始有了下文。起初,董賢不接受皇帝的感情,在知曉皇帝的心意後,執意辭官,劇情進行到這恰好引入斷袖的典故,哀帝的憐憫愛惜,加上連日的相處,終於感動董賢,兩人的感情漸漸產生轉變。

  這齣戲從第一幕就不如我想像中沉重,而是步調和諧緩慢,氣氛卻很輕鬆,時而有詼諧的笑料,就算是不熟悉閩南語的人也會會心一笑。現場彈奏的配樂,直接來自演員口中的對白,讓情緒波動在空氣中鼓噪,震進心底,使我的感情也隨著主角起伏。特別的是,戲裡的反派角色,性格不極壞,不像早期的歌仔戲,作為反派,便壞到骨子裡,也許是因為這部戲想要宣揚得是愛的單純,而非撻伐,這樣的反派除了讓我感到新鮮,更生活化了不少。此外,我最欣賞的是演員在回憶時,使用的暗場的手法,把兩個時空都留在同一個舞台上,彷彿一場遊歷,遊歷角色的家世背景,這種方式,像直接窺視他們內心的感情,更能產生共鳴。

  接著劇情到了高潮,朝廷上的奸臣謀逆,男寵的事實被公開,董賢因此被冠上罪名,押入牢中,利用這個事件把兩人的感情推到最高點,董賢離開皇帝,瀕死的悲慟,哀帝也抑鬱而終。最後一幕是兩人身穿白衣,在死後的世界相互廝守。

  在那個時代,男寵風盛行,許多人也以此爭權奪利,讓我對斷袖之癖的典故,印象不是太好,但看完這齣戲讓對兩人的故事我有了一些正面的看法。

  “愛,如果經過人的心、人的嘴,就不單純了”這是帶給我最多思考的一段台詞,在戲裡,同性相愛牽扯到權力專寵,謠言四起,董賢對哀帝的感情是為了爭權,還是純粹的愛?《斷袖》則傾向於闡揚同性也有單純的愛情,只是存在繁文縟節複雜化了一切。

  在我看來,人們對愛愈來愈“精粹”,從限定男與女,到同性也可以被接受,在任何形式上,細膩的感受愛,純粹的愛彼此,也不在乎外在是男或女。那麼,愛是什麼?這是未解的難題─然而愛卻是如此容易發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lkanddrama 的頭像
    Folkanddrama

    Folkanddrama的部落格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