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題目】陰陽兩隔˙纏綿悱惻:《牡丹亭》觀後感想

 

  想起上次接觸《牡丹亭》,是高三的課文,當時只引〈遊園〉、〈驚夢〉兩則。當時還一無所知,總覺曲文間總有些奧妙、文學技巧頗高。想深入了解,無奈耽於升學考試,無暇旁顧只好作罷。升上大一,修戲曲選。在課堂學習,能得其門而入、窺其堂奧。

  孟冬夜,吹著涼風,到中山堂,或許因為期中考結束的緣故,也帶著一番輕鬆閒適愉快的心情,等待這齣流傳千年的佳作。須臾,燈光全暗,舞台幕起,中華文化的精粹,在世人面前重現。看著表演,才知課堂所教「自道家門」、「踩鑼鼓點」、「敘事體」、「無科不舞」、「無白不唱」的精髓;體會劇情,體悟中國古代社會,受於傳統禮教的束縛,而有溫柔婉約的情感表達方式,在崑曲娓娓道來的曲調中,更能令人深悟一番。

  更是處處巧合,話說「無巧不成書」:首先,杜麗娘在花園中睡著,先夢柳夢梅;其次,杜麗娘尋夢不得而終;第三:杜麗娘臨終前將自己的畫像埋入亭旁;第四:畫像在三年後被柳夢梅挖出。第五:杜麗娘化為鬼魂找到柳夢梅,柳夢梅並挖墳開棺,杜麗娘復活,而此鴛鴦能成眷屬。

  觀劇結束之後,雖是圓滿結局,但我仍些許悵然,為何有此情節脈絡?我從中山堂中正廳走出,步行至西門捷運站,一路上深思許久、更添了幾分傷思。將時光回溯當時,社會風氣純樸封閉,無處訴內心情衷,遑論自由戀愛、男女情慾,更是天方夜譚。此劇情節的巧妙鋪陳,或許是作者心中意像、憧憬的投射,無疑是對傳統僵化的社會規範,最沉痛、扼腕的控訴。人類相愛,在那樣的時空背景,都可能有罪。

  雖然現今社會開放自由,或許這樣的情形已難復現。我們後人在二十一世紀的新世代重新觀賞、玩味之際,亦能發思古之幽情、尚友古人、激發出中國文學上長久沿襲的歷史情感,令長久點滴累積的文化結晶,更閃耀出不一樣的光芒。

  本人才疏學淺,應戲曲選課程撰文一篇,吾不勝惶恐之際,還望賜覽諸君、各界前輩先進,惠請不吝賜教指正為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