崑曲,對我來說熟悉的陌生人,從小對於喜歡看電視歌仔戲的我來說崑曲是極少去接觸的,一方面小時候對於中國傳統戲曲的唱法沒有太大的耐心一個字可以唱好幾拍又其聲怪調的,另一方面傳統戲曲的舞台又太過於單調一桌二椅的,這對於小孩子來說是極為枯燥乏味,對於戲曲中的意境之美是完完全全的不能體會,但到了國中時我改觀了,在一次的假日早晨中無意開啟電視看到了京戲的演出,我迷上了旦角身上的裝扮與其輕輕柔柔的身段,那一頻一笑柔媚的姿態深深令我著迷,那次打破了我對傳統戲曲的偏見,也增加了往後我觀看的戲曲意願。
此次去台師大觀看崑曲的演出可說是生平第一次的現場觀看,共有五折折子戲,分別是水滸傳中的「石秀探莊」、西廂記中「跳牆著棋」、牡丹亭中「尋夢」、鐵冠圖中「刺虎」與長生殿中「絮閣」。第一齣戲為武戲,但有可能是因為第一個上場的緣故演石秀的演員感覺十分緊張,音樂與動作的不協調及毫無氣勢可言,剛開始看時有些小失望,但到第二齣「跳牆著棋」時可以說是非常精采,張生與紅娘之間的插科打諢十分有趣,張生不似一般文生一樣溫文儒雅攀爬圍牆時的滑稽與耍賴要求的模樣,皆是為情拋下君子風範。而紅娘則是俏皮可愛。兩人之間的互動可以說是默契十足,其動作與音樂節奏相當一致,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墓是當紅娘與鶯鶯下棋時張生躲在紅娘身後替紅娘下棋,兩人為棋路該下哪而爭執引起小姐懷疑時張生執紅娘手大力落於棋盤上的「碰」一聲,剛好一旁的音樂也天衣無縫的配合,頓時心中起了「真是厲害」的感嘆!第三齣戲杜麗娘在花園中的尋夢,尋夢中依人那為情所困與無奈感表現的淋漓盡致,雖有些落辭但不影響其情意的表達,在尋夢的結尾時杜麗娘倚靠樹而思念那演員的動作真如靠樹一般,這應該就是意境的展現吧!第四齣戲刺虎台上演員將主角費貞娥為國報仇的恨意展現無疑也將內心的起伏透過眼神表達其情意。最後一齣戲絮閣其主要是敘述楊貴妃對唐明皇與梅妃的舊情復燃心生妒意,這裡面以唐明皇與高力士兩人的互動最為有趣,面對楊貴妃的質問兩人互相推託其模樣十分逗趣,尤其當楊貴妃發現梅妃所遺落的鳳舃與翠鈿時唐明皇與高力士兩人尷尬的情狀逗得全場笑聲不斷,雖然這中間有忘詞與一點樂聲與演員的不合但瑕不掩瑜,可以說是十分好看的折子戲。
這雖然是我第一次現場看戲的經驗,但對我來說是十分的珍貴的經驗與回憶,在看戲的過程中可以說是沉浸於其中,跟小時候相比感覺差很多,或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事物的看法也跟隨轉變,對於戲曲作品也能更加的加以了解與欣賞。此次的經驗使我感覺戲曲或許也可以是假日不錯的休閒選擇之一,有空的話不仿聽一齣戲沉醉於古典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