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 /鄭愁予
我打江南走過
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般開落...
東風不來,三月的柳絮不飛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
我不是歸人,是個過客......
================================================================================
《錯誤》是我在國中第一次讀到時就印象深刻的詩,即使到了現在依然忘不了。
鄭愁予用無法歸來的離人情懷,寫出一個倦守春閨的思婦內心的寂寞,這首詩給人的第一印象大部份的人都會認為是情詩,自己也不例外,在首節「我打江南走過」的「我」意旨過客,是接下來詩的女主角所等待到的「錯誤」。「那等在季節裡的容顏如蓮花的開落」讓人有種悶悶的感覺,象徵著思婦長久等待的怨。這兩句交代了這首詩故事背景。
「東風不來,三越的柳絮不飛/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響,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這五句事敘述從過客角度的想像之景,實寫思婦。
「東風不來」、「柳絮不飛」、「窗扉緊掩」、「街道向晚」、「跫音不響」,各種意象的融合,無一字寫人, 可總有一個美麗的倩影若隱若現。「不來」、「不飛」、「不響」、「不揭」,四個否定句在彼此相對應的位置上呼應, 加強了抒情的深婉性, 又有助於音調的和諧。 詩人把思婦的容顏比作“蓮花的開落”,把思婦的心喻作「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緊掩」, 比喻新穎巧妙; 而且這三句的語序原本應是「開落的蓮花」、「向晚的青石的街道」和「小小的緊掩的窗扉」, 如今把「開落」、 「向晚」和「緊掩」這些動態的語詞倒裝在後時,既有了音韻的諧美, 更是化平淡為鮮活,加強了語言的變化。
閨怨詩是中國常見的詩的類型,而《錯誤》卻別出心裁, 以浪子過客的角度觀察江南小城, 想像思婦獨守空室的情感、心態。 此時正是江南的春天,詩人獨自騎馬經過空寂的小城。也許是因為他也在思念著心中的情人, 所以他彷彿感受到那樓上思婦的孤寂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春天也變成了「東風不來」、「柳絮不飛」的季節。 她聽到了遠處街道上傳來的聲聲蹄音, 那是遠方的他回來了嗎? 但是春來秋去, 漫長等待, 幾許期盼卻都變為陣陣惆悵? 她沒有揭開春帷,但她在聆聽,期待有足音走近,來叩響她緊閉的窗扉。 但是終究是「跫音不響」,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詩人彷彿感受到了那深深的期盼和失望後更深的憂傷, 所以詩人在最後一小節表達了內心的愧疚不安:「我達達的馬蹄是美麗的錯誤/我不是歸人, 是個過客⋯⋯ 」點明了詩題和全詩的抒情視角,餘音繞樑,久久不絕於讀者心中。
- Dec 05 Mon 2011 00:09
一首詩的觸動_資訊1A_林祐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