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進四 297010059 李暄華
北投慈生宮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立農街(舊名唭哩岸街)一段321號
廟宇沿革:
又名五穀先帝廟,主祀五穀先帝,即為神農大帝,配祀觀音佛祖、天上聖母、福德正神,以及黑虎將軍等等。建於明朝永曆二三年(民國前234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由福建同安、漳州兩縣移民合力創建。先民來台拓墾,由於地域觀念強,時常與當地原住民發生衝突,故合力建造此廟,奉祀神農大帝,以祈減少械鬥與紛爭,並保佑五穀豐收,以及賜福鄉民。歷經康熙、乾隆、光緒七年後,因其年久失修,故於光緒壬午年始遷廟於此,故址在東方250公尺處,並於民國五十八年,由地方士紳發起募捐整建得以復其原貌,更成為名勝之地,但也因其整修整建多次,故其古蹟風貌多已不存。
北投慈生宮
地址:台北市北投區立農街(舊名唭哩岸街)一段321號
廟宇沿革:
又名五穀先帝廟,主祀五穀先帝,即為神農大帝,配祀觀音佛祖、天上聖母、福德正神,以及黑虎將軍等等。建於明朝永曆二三年(民國前234年),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由福建同安、漳州兩縣移民合力創建。先民來台拓墾,由於地域觀念強,時常與當地原住民發生衝突,故合力建造此廟,奉祀神農大帝,以祈減少械鬥與紛爭,並保佑五穀豐收,以及賜福鄉民。歷經康熙、乾隆、光緒七年後,因其年久失修,故於光緒壬午年始遷廟於此,故址在東方250公尺處,並於民國五十八年,由地方士紳發起募捐整建得以復其原貌,更成為名勝之地,但也因其整修整建多次,故其古蹟風貌多已不存。
慈生宮為歇山式屋頂,並有燕尾裝飾,以及許多的剪黏,山門屋脊上有福祿壽三仙,前有石獅守護,兩旁牆圍上有四時農作的圖雕
春耕圖
夏種圖
秋收圖
冬藏圖
{###_sieamen/1/1239898095.jpg_###}
由這些圖雕可以看出舊時唭哩岸的農業生活情景
穿過山門即是廟埕,由於信眾多是當地居民,所以平時較少會有外地來的香客,再加上四周都是一般住宅區,沒有喧鬧人聲,反倒添得了寧靜祥和之氣息
廟埕右側的石壁上刻有歷代重修捐獻的芳名綠、慈生宮沿革記略,不只在此,其實慈生宮各處皆可看到許多捐獻的信眾之名刻於其上,慈生宮得以發展至今日的規模,實是仰賴眾多信眾的共同經營
慈生宮沿革記略
廟埕左側除了有清洗供品之處、金紙爐,尚有大型立體圖雕,但我漏拍了!!!
金紙爐,其上有色彩豐富的剪黏
此圖雕繪述著昔日唭哩岸依山傍水,阡陌小路間有著農人辛苦耕耘
的痕跡,幾條涓涓細流蜿蜒其中,更顯農村之寧靜、純樸。
圖雕旁有一段文字,洽為昔日唭哩岸下一段註解:
「數百年前唭哩岸,漳泉遺老闢蒿萊。
豐登萬世先農穀,稞住千秋后稷杯。
聖水恩波通四海,靈山化日耀三臺。
觀圖歸詠春風暖,好把蟠桃到處栽。」
(此段圖文引用自:慈生宮)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