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殿主祀神前也有一對龍柱,弔筒上為金獅,雀替則刻祥雲
正殿主祀神五穀先帝,尚有玉皇上帝、關聖帝君、太上老君、文昌帝君、開漳聖王、孚佑帝君、福德正神、中壇元帥,以及太陽星君等諸神同祀在旁
神農大帝暨諸神聖爐,於此上第二炷香
正殿左側配祀觀音佛祖,於此上第三炷香
正殿右側配祀天上聖母,於此上第四炷香
虎爺公爐,祀黑虎將軍,在神農大帝暨諸神聖爐旁,於此上第五炷香
正殿彩繪壁畫,圖中為關聖帝君
正門上繪有秦叔寶(左)、尉遲恭(又)武門神,兩旁門上繪有太監
廟中最為特殊的是藥籤,分婦科、男科、幼科、外科、及眼科。從前乩童常被五穀先帝附身,能開藥方治病;但由於神明有時並未顯靈,乩童仍假裝神明附身,替人看病。為了改善這種情形,改由擲茭求藥籤,至藥房抓藥的方式,昔人寫藥籤,擲茭問先帝公,填寫之藥籤正確與否,由此訂下現今的藥籤。據說求得先帝公之藥籤治病,頗具療效。左圖為藥籤筒,右圖為藥籤櫃。
(此段圖文引用自:慈生宮)
年度祭祀活動:
正月十六迎關渡二媽回娘家
早期大陸人士行船來台做生意,不幸遇上颱風而船毀人亡,神像輾轉漂流至慈生宮附近,被農人拾起,而將祂供奉在慈生宮。慈生宮整修時期將媽祖神像寄祀於關渡宮,整修完成後雖恭請媽祖回駕,因關渡宮為海口要津,故慈生宮之黑面媽祖顯靈,表示要留在關渡宮與關渡媽(大媽)共同守護海上航行的船隻與漁民的安全,慈生宮黑面媽祖遂成為關渡宮二媽,於是有正月十六二媽回娘家的習俗,到四月才回轉關渡宮,每逢二媽遶境常吸引大批信眾前往迎駕,熱鬧非凡。
神農大帝聖誕繞境
傳說舊時唭哩岸曾發生嚴重蟲害,農人想盡各種辦法都無法驅除蟲害,於是恭請神農大帝之神像繞田園四周,並貼上符咒,不到三天蟲害盡除。現在雖然不在耕種,但每逢農曆四月二十六神農大帝誕辰,便會恭請神像繞境,以庇佑居民。
黑虎將軍聖誕唱戲慶生活動
舊時並沒有在虎爺聖誕籌辦活動,而某次虎爺聖誕,卻有戲班前來,但廟方並無請任何戲班前來,之後在虎爺神桌上發現一張請戲班填寫的單子,由此得知虎爺顯靈,之後每逢農曆四月十六虎爺聖誕,便有唱戲慶生的活動,此習俗一直流傳至今。
附近旅遊資訊:(此緞引用自:重回唭哩岸)
老厝街
由唭哩岸捷運旁單向通行的東華街一段拐進300巷的一條小路,在幽靜的氣氛中行走幾十步後,迎面即見一排頗有年歲的老房子。這裡是唭哩岸最後僅餘重要而完整的古厝街,當地人稱為「後厝」。從前先民之所以會選擇這裡居住,是因為環境依山傍水,條件良好。第一、背倚唭哩岸山,強風不入;第二、面迎淡水河灣,地勢高,不淹水。
東華公園
老厝街旁邊依傍著東華公園,公園乃倚著唭哩岸山的地勢而建,在公園入口處矗立著一塊唭哩岸碑,若入口仰望,滿山盡是濃密的相思林,再往上走,會發現地面交錯蔓生的林投,站在唭哩山沿著捷運北投站方向走去,可以看到一處略高出而可遠眺四周的小丘,由不遠的軍艦岩連綿而來,他們說這裡就是大雁長長的頸子,小路旁幾叢密密簇生的刺竹,早期移民用作防風、防盜屏障的。
唭哩岸老街
早期的唭哩岸老街是重要的物產集散中心。無論是唭哩岸山開採的唭哩岸石、附近田園山林所產的農產品、經濟作物鳳梨、五節芒編織之掃帚...等,皆經此地運送出去;外來商旅亦以此地作為交易、休憩之用。唭哩岸街是唭哩岸早期的市集中心,人口雲集,交易鼎盛,街道兩旁商店林立,有客棧、酒店、肉舖、糕餅店、中藥店、南北雜貨...等。便利的生活,繁榮了唭哩岸。不僅村民生活衣食無缺,也因此成就了不少萬金富豪。昔有「九萬二七千」之說,便是最貼切的形容。交通不但是唭哩岸發展的關鍵,亦是造成其沒落的主因。當交通優勢不再,其地位便逐漸沒落。過去繁華景致已成過眼雲煙,店鋪老舊、凋零,一一拆除改建,如今早不見老街昔日風貌。徒留幾間古厝,讓人追想唭哩岸老街曾有過的流金歲月。位於老街上的吉利米行蔡老闆,收藏了一塊光緒甲申年間店名「復源」的石頭店招。蔡老闆不遺餘力的為保存所餘無幾的老街古蹟而努力,同時竭力喚起唭哩岸每一份子的鄉土情懷。
唭哩岸山
傳說唭哩岸山是隻大雁,這座大雁的身體蘊藏了豐富的寶藏-唭哩岸石。也因為如此,它又被稱為石頭山、石山。曾經,唭哩岸一帶的居民靠著這山自給自足的活著,在農暇之餘以打石為業,農耕、打石按季節交相輪替。唭哩岸山的山腰正是當年石頭開採的石窟所在地,想像那一片一片的白帆,由山腳下一層層往山上搭蓋起來,應該是極為壯觀的場景吧!目前東華街一帶僅存可見的零星打石場實非真正的開採地。大大小小的石窟必須經過相當的整理,才得以將其上的雜草叢木去除以為開採,而整理起來既費時又耗力,擁有人必須有相當的資力。而根據其地理位置運輸的便利性、石頭開採的難易度,使石窟有所謂好壞之分,直接影響了其讓渡的價值。
- Jun 08 Fri 2012 01:44
北投慈生宮(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