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坦白說,我從未對崑曲產生興趣過;以環境來說,台北市長大的我,連歌仔戲也很少看到,家中也無對此有興趣的長輩;我又是個急性子的人,傳統戲曲唱一個字可以拉好幾拍,音調又千迴百轉的,重點是很多詞根本還聽不懂!就別談欣賞咀嚼其中的文詞妙意了。又加上中國傳統戲曲表演的舞台通常也沒什麼精彩惹眼的佈景,通常就是那麼「一桌二椅」,對於講求聲光刺激效果的我更是全無吸引力可言。可想而知,這次去看台師大的兩岸崑曲交流匯演是我的第一次,倒也不是為了應付作業,而是想看看自己好歹也二十一歲了,不知對於傳統戲曲的接受度是否已經提高了?如果仍然對崑曲這種傳統藝術敬而遠之,實在也枉為中文系的一員。

  這次演出共有五折折子戲:水滸傳「石秀探莊」、西廂記「跳牆著棋」、牡丹亭「尋夢」、鐵冠圖「刺虎」與長生殿「絮閣」。第一齣飾演石秀的演員我想應該是個新手,還是個非常緊張的新手,有好幾段連我都聽得出來是走音,走位動作和音樂也不是很合,而且這角色是男生,演員卻是女生,總覺得架式氣派就是不夠陽剛。看完第一齣時我有點無力,不過想這是新人,緊張失常在所難免,還是以期待的心情繼續看第二齣「跳牆著棋」。演員們出場一開口果然就不一樣,但是以我來看紅娘的表現實在比小姐鶯鶯出色,感情與肢體動作十分豐富,與張生之間的插科打諢非常逗趣,實為全場焦點。但這裡的表現或許是為了戲劇表演張力的關係,把紅娘與張生的互動提升了許多,因為我之前看過原著,紅娘只應該是幫著小姐約張生的,並沒有那麼多刁難、玩弄張生,還要他爬牆的這些橋段,說實話看著看著,倒讓我有些其實紅娘是與張生打情罵俏的感覺呢!但是這齣裡面的配樂與演員動作的確是配合得天衣無縫,尤其是在新增的對弈橋段裡。接下來第三齣是杜麗娘的〈尋夢〉,坦白說這類抒情的折子戲比較無法引起我的興趣,當然是能夠理解其想表達的為情所困、尋找夢中世界,思念夢中伊人的情感,雖然演員有些落詞,但也不影響整齣戲的表現力。第四齣刺虎描寫宮女費貞娥為國報仇的恨意與決心,演員的眼神令人印象深刻。最後一齣絮閣是在講述唐明皇看到梅妃寫的怨詩,舊情復燃而私下幽會被楊貴妃發現,貴妃怒火中燒的橋段,其中唐明皇與高力士因遭受質問而互相推託的互動演出十分有趣,全場更是在楊貴妃發現梅妃的鳳舃與翠鈿,兩人尷尬的逗趣情景而笑聲不斷;雖然演員犯了忘詞的基本錯誤,中間音樂與動作也有那麼些不合拍,但整體來說,是個有趣且吸引人的折子戲。

  這次在台師大觀賞的感覺十分不錯,並不會覺得無趣,重點是也看得懂了,再也不像小時候看戲時有聽沒有懂,但我當然不會自負的說從此對崑曲有了熱愛云云,我自己清楚對於抒情的、比較抽象文藝的戲碼,我還是比較沒有辦法的,但對於熱鬧有趣的喜劇,我想我是願意主動去觀賞的,這是很大的改變,我想有了進一步的觀賞經驗後,對於這樣寶貴的中國傳統藝術,我可以有更進一步的鑑賞能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lkanddrama 的頭像
    Folkanddrama

    Folkanddrama的部落格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