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王朝的淒美愛戀──《殷商王‧后》


 
 

        我是這學期才選戲曲選這堂課的,這次因為戲曲選的作業而又去看了一次戲。這不是我第一次看戲,之前就曾經因為陳文華老師幫忙拿票的緣故看過一次崑曲的牡丹亭,那是我第一次親眼去看一齣戲,而那一次的經驗非常的棒,再加上老師在課堂上的推薦,我這次就選了漢唐樂府的《殷商王‧后》,想著是有名的劇團,又是台灣國際藝術節的重頭戲,再加上之前對戲曲的印象不錯,我帶著很高的期待去看了這齣戲。
  

  那已經是三月的事情了,現在想來,其實《殷商王‧后》帶給我的餘韻並不如初次去看牡丹亭時那麼深。
  

  既是有名有保證的劇團,又是受國際讚賞注目的,又是兩廳院國際藝術節中的大戲,其華麗的程度自然不用說,不論是在服裝上、排場上、舞台燈光效果、團隊上都是相當出色的。「美」──幾乎可以概括這齣劇,服裝華美、演員姿態優美、音樂清雅之美、舞台氣勢壯闊的美,在看的當下眼睛幾乎是努力的在看著台上的一切,演員的一動一靜,一舉手一投足,都相當的精緻,甚至可以看出來他們的每一個動作都小心的要讓觀眾不管從哪個角度去看都可以看出美的氣質。而南管樂的清幽更是無可挑剔。《殷商王‧后》整齣戲的情節相當單純,就只分了三幕加上尾聲,而整齣戲都只用音樂貫穿,除了第一幕時以《詩經》中耳熟能詳的《野有蔓草》、《蒹葭》、《關雎》開場時有人聲之外,整齣戲沒有一句的台詞或是對話,全都靠舞臺上演員的互動與場景的轉換來推進劇情。
  

  這齣戲的劇情很簡單,講的就是殷商王武丁跟后婦好之間的愛情,第一幕述說兩人之間的唯美愛情,第二幕主要是祭祀的場景,講的是武王由祭祀占卜得知即將從戎的戰場凶多吉少,但因武丁愛國依舊慷慨赴之,而婦好因為身懷六甲而無法隨行。第三幕是戰爭的場景,殷軍節節敗退,婦好帶兵前往救援,最後因為流掉孩子母子俱亡,辭世於武丁懷中。
  

  不得不老實說,這齣戲我在看到第二幕時不小心睡著了,而這也是我要說的我認為的缺點,這齣戲給我的感覺有點太過於注重舞台效果跟美的意識,導致整齣戲的步驟有點慢,再加上沒有任何的旁白跟唱詞可以幫助了解角色,第一幕時只有武丁跟婦好還好認,到了第二幕時,我就分不出來婦好跟大祭司誰是誰了,後面人物一多更是慘。也許是因為距離有點遠的緣故吧。他們的身姿固然優美,尤其是打拳跟走太極步的時候,整齣戲中傳統的技巧也都有用上,但是就表演一齣戲的劇情而言,如果不是先看了DM再加上字幕,有很多地方都難以知道他的故事在述說什麼,我是看戲主要注重戲的內容的那一種人,因此總覺得有點可惜。
  

  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最後婦好帶兵來幫助武丁,婦好跟武丁背對背並肩作戰的那時候,看著婦好動作越來越遲鈍,越來越痛苦的模樣,漸漸難以招架,最後在高台上打響戰鼓奏凱歌,然後一身白的婦好從懷中拋出一縷紅巾……看到這幕時我有點泛淚,而忠貞的婦好最後就靜靜地躺在了武丁的懷中。這是這齣戲最有感染力的時候。
  

  也許因為是國際性的戲吧,所以故意讓劇情簡單,然後強調表演的美,美是真的很美,不過就我個人來說,會有點期待太高帶來的失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