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歌劇歌仔戲,為台灣本土所發展的戲劇,起源於20世紀初宜蘭,以文言的台語唸唱方式來表演,曾經在台灣風靡一時,但在科技電視網路的發展下逐漸沒落,如今被列為台灣文化的重要資產之一。

記得在我國小12年級時總會在每天午餐與母親一起看楊麗花歌仔戲,歌仔戲對我來說一點也不陌生,甚至有時也會跟著電視哼哼唱唱來上一段,但隨著科技日益月新,事物不斷推陳出新下,歌仔戲在不知不覺中消失在電視劇中。再度接觸歌仔戲是因戲曲選的課程,第一次看現場的歌仔戲演出不免有些興奮,又在中山堂這種正式的劇院,心中滿懷期待的等「貍貓換太子」的演出。

    裡貓換太子其實是明清的講述宋仁宗出生之謎的民間故事,劇中主要說明在宋真宗年間劉、李兩妃為了爭權奪利,劉妃以狸貓將李妃的孩子調換,使李妃就此打入冷宮,劉妃為要剷除李妃之子便命宮女寇珠將其子投入九曲橋下,寇珠不忍在躊躇之餘便被要替皇上送壽禮的太監陳琳給遇見,陳琳便將其子藏於禮盒中交付於八王爺扶養,但事隔多年,劉妃因其子意外死亡便收八王爺之子為養子,在一次意外下,劉妃得知當年李妃之子可能為八王爺之子,便命太監郭槐刑求寇珠,寇珠為保全太子寧死不屈,郭槐便令陳琳拷打寇珠,寇珠為忠義而刑求致死。劉妃也焚燒冷宮,李妃在宮人的幫助下逃離而流落民間,落難時遇范仲華,收其為子。在多年後巧遇幫皇上發放災糧的陳琳,便要求陳琳揭發此事,陳琳叫李妃找包拯,包拯便辦此事位李妃申冤得雪。

  蘭陽戲劇團一開始用倒敘方式七字唱詞唱故事大意開演此戲,因受舞臺限制只能用道具表現目前所敘述的場景,有用鋼線吊掛著窗牖、簡陋的木椅及加上演員的蹲跨肢體動作,已表示李妃所住之寒窯,到皇宮的場景時,在劉妃的宮殿則是貴妃椅、布簾、眾多宮女即舞台後方以放燈片所映照鳳凰的圓形圖飾,兩相貧窮及富貴的對比,再加上重要人物要出場前都有旁白,以七字調唱出此人物的背景及性格,與京戲的自報家門略有不同,其劇中曲調多以七字調、雜念、九字調為主,其中以九字調是以非常快速的方式唱過,以寇珠在遇陳琳時,向陳琳說明劉妃計謀與自己不忍的憤慨之感,九字調與七字調不同的是在於九字調多半是義憤之語,彰顯人物的情緒激昂,以快節奏的方式表現,而七字調多半是人物內心的獨白,有時會加上哭調以表示悲情。

  劇中最精采的橋段莫過於包公夜審郭槐,包公為了取證而使鬼計審郭槐,在這橋段中全場黑暗,乾冰大量釋出,台上燈光以詭異的藍綠色製造恐怖陰森氣氛,小鬼以前空翻豋場,增加舞台上的視覺效果。場上演員有些動作有些像京戲的感覺,比如跌倒時,一隻腿高舉的跌坐於地,或者,喝毒藥而死時,整個人直直向後倒下,又或者,在地板上的翻轉動作。夜審郭槐不但是劇中高潮也是全場的高潮,與看電視不同,親自體驗現場與感受現場氣氛,審完郭槐時換皇帝與劉后的互相對質,劉后道盡後宮黑暗,但卻可以從她口中得知對他人仁慈就是對自己殘酷的事實,最後劉后的獨白以哭調娓娓道盡一生,以燈光的灰暗及劉后手中拿著布可知其因自盡。這場戲的燈光運用十分有氣氛,使觀眾融入劇情,演員的喜、怒、哀、樂皆可從其唱詞可知,音樂與情緒的結合使劇情更加完美。

  在看完蘭陽戲劇的演出,可知歌仔戲在極力轉型中,不管是在服裝、燈光、舞台效果或是身段上,都可以看出歌仔戲為了因應社會的快速變遷與觀眾視覺上的享受,努力轉型改變。歌仔戲實在可說台灣在地文化的瑰寶,其唱詞的文言與台語文言方式的表現可說與西方歌劇不相上下,但今日卻鮮少年輕人接觸與觀賞,在這場戲中大多都是中年以上的觀眾,這不經令人擔心台灣傳統文化的消逝,雖然今日歌仔戲被國家列為重要資產,但我們卻在很難看見歌仔戲在電視上的演出,雖貴為重要資產但可笑的是待遇不比偶像劇或娛樂節目,如果這就是政府對重要資產的態度,那不如不列也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