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場,緊密的鑼鼓聲帶出三個丑角,再音樂與丑角不斷的踏步與搖頭晃腦下,傳達了緊張且不知道如何是好的情感,這三個丑角飾演朝廷裡的隨從,緊接著主角大王登場,這時觀眾席的歡聲雷動讓我很確定這位就是當家小生。補充一點,在「求龍淚」當中,有一首主題曲,有點類似電視偶像劇般,會在不同的橋段上已不同的樂器演奏相同的旋律,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部份,我認為這給了我一種與這齣戲十分熟識的感覺,尤其是在最後大結局時在聽到這首曲調,令人有種從頭看完一整齣戲的成就感!

在演員唱戲的時候,歌詞會在兩旁以投影片的方式打在字幕上,但在對白時沒有,有些一起去看的同學較不懂台語,而我雖然略懂,但也有幾句並不是聽的很清楚,只能以上下句去推敲出大致上的意思,不過觀眾大多都是阿公阿媽級的,看起來似乎只有我們年輕一輩的比較有這種問題。

這齣戲給我的最大亮點,在於老師所提到的如何在舞台上演出心裡的回憶,在大王回憶童年時,有一位小孩子與大王共同演出,年紀大約不到國小吧!但其台語的流暢度與不怯場的台風令我大開眼界,他與大王各站在舞台一邊,以同樣的動作,一唱一和來作為回憶童年的表現方法,當中還有小孩對話大人唱戲,或大人唱戲小孩對話的穿插,配合度之高與效果之好,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我在看戲前一直在猶豫是否要先從網路上瀏覽過劇情大綱,但我又希望能在觀看的過程中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覺,所以最後還是放棄了,缺點就是因為全程台語的關係,要非常專注的觀賞才可以不露過劇情,可說是有利有弊。

而要說這部戲的小缺點,一來可能是場地的關係,乾冰特效只能從兩旁施放。很難均勻的分布在整個舞台,最後的劇情似乎轉的稍微硬了點,雖然是為了要走向皆大歡喜的結局,但感覺這齣戲的壞人跟好人都有點單純過了頭,但整齣戲還是跟主題「求龍淚」首尾呼應,整體上來說仍是一部有劇情的好戲。

在最後的謝幕時,得到最大的掌聲就是兩個當家小生與年紀最小的演員了!雖然我們是買最便宜的後排票,但在視野與氣氛上仍然十分良好,藉由這次看戲的機會也顛覆了我對於傳統歌仔戲的印象,受益良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