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在崑劇中與楊妃相遇,是在故宮新韻的長生殿>>,在七夕乞巧的那天,還記得當時只是抱著增長氣質的心態走了進去,卻意外地窺見了另一個領域的高深奧秘,台上的明皇與貴妃用著我聽不太懂的腔調訴說著話語,若無一旁投影片的文字解釋,實在很難理解其中所要表達的真義,可明皇與貴妃之間真切的情感卻在演員的眼波流轉之下、舉手投足之間,直接感染了在台下的我,故這次的戲曲觀賞便無他想的選擇了曾永義教授所編的楊妃夢>>,或許,這是多年前便與楊妃所結下的緣吧!
楊妃夢>>是一個訴說著集三千寵愛與罵名於一身的楊玉環的仙魂,被白居易的長恨歌>>傳送到蓬萊寶島,穿越時空,巧遇當代以酒名天下,實為李白轉世的程教授。千載求知己,只為一解楊玉環對於自身蒙褒妲、讒妬、穢亂惡名之遭遇,這不由分辨之千年冤怨的故事,雖歷千年始終冤怨難平。藉由劇中才華洋溢、通透人情的程教授入夢夢見大唐貴妃楊玉環,辯證釐析歷代文人詩詞與民間傳說等對於楊妃的扭曲型變,甚至穿鑿附會將不實之事加之於楊妃身上,楊妃內心之苦澀藉由程教授的解析可以讓楊妃掙脫對自己「汙名化」的諸多質疑、憤恨與感嘆,在疑慮中盡解中了悟「人生如夢如戲」,古今世人均是「夢中人」、「戲中人」的人生哲理。
全劇分別以「楊妃入夢」、「霓裳羽衣」、「錦衤朋祿兒」、「上陽怨女」、「馬嵬悟夢」、「蓬萊仙子」等六段組成。
「楊妃入夢」初始便由程教授大聲呼喊:「人生如夢如戲,古今亦一大夢、一大戲耳。」程教授入夢巧遇大唐仙子楊玉環,楊妃向程教授抱怨歷代諸多不公之事,程教授便在接下來四段「霓裳羽衣」、「錦衤朋祿兒」、「上陽怨女」、「馬嵬悟夢」讓楊妃重新體驗過往所發生之事,再於事件末了做一評價或結語。
「霓裳羽衣」---霓裳羽衣心醉神迷,明皇橫刀奪愛只為伊。講述楊玉環原為壽王妃,因唐明皇見其貌似夢中月宮嫦娥,萌生奪兒媳之意。命玉環入女真院,爾後再冊封為貴妃。一日明皇大宴群臣,命貴妃舞[霓裳羽衣曲],貴妃翩翩舞來,令聖上心醉神迷。
「錦衤朋祿兒」---錦衤朋裹身,裹了個禍害纏身。講述楊國忠等人受安祿山厚賄,將其推薦至聖上跟前。安祿山滑稽風趣、善於逢迎,身受明皇及貴妃的喜愛,收為義子,錦衤朋裹身,綵輿遊街。而後,明皇攜楊氏三國夫人至郊外踏青,車馬過處故意遺簪墜珥,以觀百姓爭拾,豪奢至極,令人感嘆。
「上陽怨女」---帝王薄幸,海誓山盟輕易許,楊妃翻倒醋醰。講述楊貴妃雖集明皇三千寵愛於一身,仍以善妒出名。這一夜唐明皇忽地想起被冷落已久的梅妃,在翠華西閣召幸梅妃。五更時分貴妃難耐一夜孤枕,氣匆匆趕往翠華西閣環君釵鈿,最後明皇百般安撫,貴妃與明皇才言歸於好。
「馬嵬悟夢」---嘆明皇生死關口情愛拋,只愛江山棄了情人。講述安祿山叛變,明皇倉促避難巴蜀,路過馬嵬驛,軍心嘩變,直指楊氏一門竊掌國柄、養癰貽患,遂殺了楊丞相及三國夫人,並要求貴妃也以死謝罪。唐明皇見眾怒難當, 猶豫不決,楊妃甘願赴死為明皇保住江山。然心中不免遺憾,在生死關口之際,
明皇軟弱與對愛情的輕擲。
「蓬萊仙子」---古今情場,問誰個真心到底?講述楊妃從夢中醒悟,對比馬嵬明皇賜死的心碎的傷悲,回顧既往,忽覺人生如夢如戲,古今亦一大夢一大戲,更何須計較勞苦心,呼應首段的「楊妃入夢」。
楊妃夢>>劇中的配樂有演唱的霓裳羽衣曲>>,大氣磅礡卻又清新優美的曲調,將過往只能在紙上見著的想像曲調實體化,作曲者周雪華老師表示:「崑曲音樂的傳承中,除了唱曲牌之外,還有許多表現力強、用處精到的樂隊吹打曲牌,我常常會在戲中有意識地安插這些曲牌,使戲崑曲化。在楊妃夢>>的配樂中,我改編了幾隻吹打曲牌,如:[念奴嬌序]、[朝天子]、[梁葉新郎]、[平沙落雁]...等,用作於宮廷場面或群眾場面。可以說既保留了崑曲音樂的特色,又渲染了場上的氣氛,效果都比較好。」
楊貴妃總是能成為文人筆下的話題人物,不論是白居易的長恨歌>、李白的清平調>、抑或是洪昇的滿江紅>,世人對楊妃的評價貶多於褒,而楊妃夢>>卻從另一個角度切入去詮釋楊妃。導演的背景多用單色去表達想傳達的理念,例如以黑、白呈現倫理綱常不分;以綠色表示楊妃與明皇的感情如春枝萌芽;以紫色表示梅妃內心之憂怨與期待;以壓抑性的黑色布幕呈現楊妃誤國玄宗兵敗,賜死楊妃結束一生之絢爛;而謝幕時黑幕緩緩開幕至極亮的白,人生如夢如戲,楊妃之大徹大悟盡在色彩之中。
一齣長達一百八十分鐘的古往今來,坐在第一排的我,看著台上的楊妃,眼波流轉,觀眾的喜怒哀樂全隨著她的舉手投足、一顰一笑而改變,彷彿,自身就是劇中人物,不禁教人讚嘆,不單只是說話的腔調,自己彷彿穿越了時空,回到了楊妃的唐代,那是多少年的經驗累積?在程教授所講的現實評價與楊妃的過往經歷之間,在古今之間來回穿梭,從事件中學習成長,愛情與大局的抉擇雖以大局為重,卻發現情感在現實的面前是如此的薄弱,曾許諾的真心或許轉身便交與了另一人,曾許諾的海誓山盟或許轉眼成空,你說,今古情場,問誰個真心到底?而人生如戲如夢,古今亦一大夢、一大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