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那天,我記得是個風和日麗的下午,是個禮拜六的早上,這天早上還需要去故宮上詩經的戶外教學課,等於整天都在外面奔跑,求龍淚是在大稻程戲苑演出,這個地方一看起來讓我感覺很像回到五六零年代的場景,也不知道台北有這樣的一個地方,場次開始前,有一段小小的說明和注意事項,心底漾起一種花錢看歌仔戲,真的是覺得很酷!
  
  看劇情大綱,寫的大概是一個王儲,因為母親有重疾,必須拿到"龍淚"這個靈藥,開幕時,讓我注意到的是背景的轉換是用明顯的背幕去做調整,可能這場是皇宮,可能背景就會出現金澄澄加上一些裝飾的布幕,然後換到寢宮時,就會推出一個貌似床的東西出來,但是布幕還是華麗的,這樣的換景方式讓我感到新奇,就有如老師說的,電視上的偶像劇、電影拍NG了可以重新來過,但是在舞台上是沒有NG這兩個字的,在看求龍淚的時候深深的體會到這一點,而在演員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大王回憶中的小皇子,很難想像可以一個小孩子演技可以這麼精湛,雖然對我來說只要不NG我就覺得很好了!但是我還是不由自主的讚嘆他的演技。

  而因為是歌仔戲,所以全程都是台語講解,而我也只有略懂而已,但是真的遇上這種有腔調、講究口語的正統台灣傳統戲劇,我好像就有點沒辦法,所以大多是依靠旁邊的螢幕題詞,去猜測它在演什麼,而又演到了哪裡都是要去看舞台上演員的肢體語言加上我大概分析出來的劇情,所以有時候也有點銜接不上,雖然在看戲之前已經有了看過大綱,但是基本上有些片段,還是看不太懂他在描述些什麼,這是我可能需要去加強的部分。

  雖然這是第一次看歌仔戲,而且也是花錢去看,故事劇情雖然對於我們這些看好萊嗚看久了的人來說,結局是可以猜的到的,不過這也是傳統戲劇的精華吧,用千古不變的唱說方式將古人的故事戲曲傳承下去,對某些特定愛好的人來說,還是別有一番風味的,在戲曲中人物也是很典型的扁平人物,好就是好,壞就是壞,不太用太多的事情去交代為什麼壞或是為什麼好,而主要的目的應該是在於其中的說唱方式比較值得人去注意和回味的。

  最後在謝幕的時候也是讓我驚訝的,竟然這些演員受歡迎的程度不下某些電視劇上演員,或者更甚之,而且不乏有年輕人在裡面,雖然歌仔戲不是當下戲劇主流,但是我相信還是有它存在的理由的,不論是傳統理念抑或是古老藝術,在謝幕的時候,幾乎是這個劇團的每個人都要軋一角,是因為物盡其用嗎?好像是除了男主角和女主角或是某些重要人物以外,都有其他事情要做,而讓我驚訝的是團長竟然是七賢王,這次的看戲的經驗讓我覺得很特別,下次不知道有沒有令我想看的戲曲,下次可能在戶外看到的時候,也許會讓我駐足也說不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lkanddrama 的頭像
    Folkanddrama

    Folkanddrama的部落格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