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問謝幕2    

110302141 語二甲 李俐賢

  「機關算盡⋯⋯仍是一場空!」

  最後一幕,得到報應的反派角色倒在地上,淒慘的笑聲僅有短暫幾聲,卻讓人起雞皮疙瘩。燈光漸亮,穿著異域華服的演員一一出現謝幕,周圍掌聲四起。走出門外,早已擠滿人群等候演員握手簽名。站在富麗堂皇的國家劇院,一股與場合格格不入的感受油然升起——空虛。像被抽乾內里徒有外表的蛋殼。唐突的,腦中回想起《why,or why not》這首曲子。

  ——Among the nonsense tragedies, what on earth you are looking for?

  (在這沒有意義的悲劇之中,你在世上追尋的是什麼?)

  天問改編自莎士比亞著名悲劇《李爾王》,故事情節和原著相差無幾,只是將時空背景改為薩滿民族,李爾王轉為女皇邠赫拉,以新的世界觀詮釋故事。

  令我最印象深刻的角色即是狡詐小人、滿嘴謊言的反派端木蒙。端木蒙是端木格的私生子,他陷害放逐兄長父親、巧語哄騙兩位公主,壞得徹底也壞得決絕。然而最終,雖被剜眼的父親已無法看見其下場,他仍死在被他誣陷的兄長刀下。

  機關算盡一場空,不僅道出端木蒙的悲哀,也言盡《李爾王》許多角色的悲憤。

  ——Tell me why,or why not.

  (告訴我為什麼,或為什麼不。)

  這是全劇角色都對某人懷有的疑問。端木加和端木格想問端木蒙;邠赫拉想問都緒和都紹;都維和摩格想問邠赫拉。在這沒有意義的悲劇之中,他們做出或荒唐或狠毒的決定,為什麼?

  最明白易懂的是端木蒙和兩位公主。他們為了名利、為了貪心,不惜泯滅親情,殘酷無情。他們都是反派,角色定位上是同類,卻又不類似。端木蒙和兩位公主的差別顯而易見:他是私生子。他一出生便註定長得高也永遠矮別人一截。所以他才會爭,爭得比誰都還狠。為了出頭天,他的鬥爭似乎很自然,但他成為一個壞人卻不是必然。端木蒙不笨,即使不算計陷害,也能找到其他出路。但他卻選擇踩著父兄往上爬的一條路。最後一幕他這麼說:「我快要斷氣了,倒想做一件違反我的本性的好事。」他雖自稱違反本性,但若真惡極,哪有必要多此一舉。為什麼他要當惡徒?為什麼不做善人呢?

  因為端木蒙追尋的根本不是他自己所說的揚眉吐氣,而是復仇。比起名利權勢,他更想得到別人認同,讓所有曾經瞧不起他的人好好看見自己。這就是公主們和他不同的地方,他們惡的起點不同。

  而公主們難道就是純粹的壞人嗎?劇中邠赫拉多次提及她在征戰中將孩子拉拔長大,強調她對女兒的辛勞和愛。但這些話語底下,卻透露出大公主和二公主在戰亂中度過童年的事實。在亂世中,身為王的邠赫拉又有多少時間能照顧女兒?從她對小女兒的異常寵愛也能看出,她應是對從前長時間經歷戰爭的女兒有所愧疚,才想藉著疼愛年幼的都維補償。

  很多父母會如此,對老大老二過分嚴厲,後來幡然醒悟,前兩個孩子卻也已經大了,於是就特別寵愛么子,作為遲來的補償。但這樣的手段往往讓孩子更加厭惡父母,同時恨上么子。劇中雖沒有言明,不過開頭分發領地給三個女兒時,就能看出邠赫拉的嚴重偏心。大公主和二公主為什麼心狠手辣,趕盡殺絕?為什麼不能留點情份,放過他們?

  因為她們追尋的一切中,根本沒有母親、么妹及駙馬,甚至彼此的存在。對她們來說,除了自己之外的這些人都可有可無。至於端木蒙,可能有渴望喜愛,但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是同類,物以類聚。在戰亂中生長的兩位公主追尋權和力,是為了追尋自己的幸福。所以她們不在乎謀害母妹,不在乎殺害丈夫,連作為共犯的姐妹,也能隨時翻臉。因為她們只在乎自己,只追尋自己的幸福。

  作為全戲的主角,邠赫拉又追尋著什麼?她為什麼做出愚蠢的決定,她為什麼不相信最寵愛的女兒都維和老臣摩格?其實很明顯,她追尋愛。邠赫拉要求女兒們闡述她們有多麼愛她,以此為準分配領地與她們。這是多麼荒誕無稽,平定戰亂贏得大片土地的女皇卻這麼做了。或許是因為她老了,有些迷糊了,忘記言語既重也輕,雖能讓人動容,更能隨意摒棄。不過這樣愚蠢簡單的要求,凸顯出年老的她是多麼希望得到家人們的照顧和愛情。

  都維的堅持有理又正確,摩格挺身為人格高尚的她擔保也十分合理。但看在邠赫拉眼裏,這群人連說句好話給她聽都不願意,要如何相信你們是真心實意的?語言既重也輕,很簡單就能讓人心生不滿,繼而怨上對方。

  ——Complaining way too much,maybe I overlooked something fatal for me.

  (抱怨太多,也許我忽略了某些使我致命的事。)

  邠赫拉在劇中不斷詛咒女兒並深感後悔。她真正的錯誤不是那次愚蠢的決定,而是忽略了三個女兒們的真正想法,最終導致他的悲劇。

  那讓都維致命的又是什麼?這個從頭到尾誠實又善良的小公主,追尋著什麼?我認為其實她和兩個姐姐挺像,也是個自我中心的人。她貫徹自己的理念,追尋她認同的正義,可是她忽略了太多東西。作為和母親最親近的女兒,她不但沒有察覺母親年老後的異狀,同時她也沒有注意到朝夕相處的兩個姐姐的本性。這些疏忽引領她一步步走向死路,最終賠上性命。都維確實是整齣戲劇中不容質疑的正派角色,可或許是由於她備受寵愛,都維實在是有點太傻了。

  ——Among the nonsense tragedies, what on earth you are looking for?

  (在這沒有意義的悲劇之中,你在世上追尋的是什麼?)

  《天問》之中,每個人都不幸,每個人都哀怨,每個人都悲慘得只能無語問蒼天。然而真是如此嗎?難道他們的悲劇都是命中註定?

  ——You only have to be honest to yourself and your own fate.

  (你只需要誠實的面對你自己和你自己的命運。)

  造成悲劇的不是命運更不是上蒼,而是人,所有人。他們曾經犯下的小錯或大錯一點一滴累積,最終創造出這場空虛的悲劇。他們需要的不是問天,而是問人,問自己。

  我對京劇的理解和知識其實還不深,因此主要心得都是關於故事和角色。改編自《李爾王》的《天問》是我第一次上劇院觀賞的京劇。對《李爾王》也只是略知一二,經過這次觀劇,越發覺得它確實非常精彩且擁有許多值得探討之處。

  然而《天問》演出了《李爾王》,但《天問》卻沒有演出《天問》。

  將京劇和莎劇融合,並將其改為薩滿民族背景,在觀賞前,我曾經十分期待兩者之間能產生什麼樣的火花。然而《天問》除了台詞和一些文化不同的改編橋段外(例如:宴會的舉行方式、與侍衛遊玩的方式),完全沒有任何更動。將李爾王轉換為一代女皇及薩滿民族設定等,即使改編的前提是不違反結局,應該也還有許多空間能發展、表現出京劇版的特別之處。《天問》演出了《李爾王》,《天問》卻沒有演出《天問》。我想問,為什麼,為什麼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貍子六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