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沒有看舞台上歌仔戲的經驗,但由於本身就對燕青、李詩詩和宋徽宗的三角關係很有興趣,所以就決定看這齣戲。不過看完這齣戲時我仍意猶未盡,還沉醉在那深沉又有點惆悵的劇情裡。
這齣戲有趣的是以回憶交叉的戲中戲方式呈現,時間軸先以靖康之難後、逃到臨安的畫工和一位未知的「東瀛客」討論一幅《聽琴圖》的真假為楔子,進而開始訴說起北宋宣和時期的一段豔情史。主角雖是燕青,卻是由李詩詩和老鴇梅香先烘托,才拱出主角現身。那燕青一登場十分亮眼!除了華麗的衣飾和優美的唱腔,其風流瀟灑的動作和明亮的眼神活脫脫的展現出燕青這個角色的機靈善變,看他與人應對覺得相當精采。此外,我覺得這齣劇情好在情感的鋪陳十分嚴密,一路鋪陳燕李兩人只能相愛卻不能相守的感情。
而第一場和第二場感覺氣氛比較搞笑,到了第三場卻來一個急轉彎,使氣氛變得較為沉重,將綿密的情感推到最高潮。這兩人原本從一開始一個刁難一個小心應對到後來的相知相惜、立誓為夫妻卻又被皇帝拆散,使得燕青一走了之,讓觀者陷入一對璧人未能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淡淡哀傷中。尾聲又引出最一開始未露臉的東瀛客就是燕青、《聽琴圖》實為李詩詩所繪的爆點,使人心又懸到驚奇之中。結局落在現在的燕青伸長手和昔日李詩詩的對望,一白一紅跨越時空限制的定格讓人心裡不禁惋惜。不過最後那名畫工對燕青說的話使人深思─他說燕青是唯一全身而退,卻叛主棄妻之人。但我覺得他是有自己想法、行為灑脫的人,但唱出的心聲是那樣哀傷,其實他內心是糾結的─在失去愛人與自由之中,他選擇了離開,即使令人惆悵,但或許這就是最明智的選擇吧!另外,鄰座看戲的太太還問燕青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我想他是亦正亦邪的─一心忠於主子、有點輕浮、為了守信莽撞行事卻又機靈善變的浪子燕青,這樣多元的性格或許是新編古戲與傳統戲劇最大的不同,節奏緊湊且多埋伏筆,而這也是吸引觀眾的最大魅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