楓橋夜泊 唐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心得:
這首是唐代張繼代表作,用文字畫出了很細微的景色,讓讀到這首詩的人就像在看一幅朦朧優美的山水畫一樣。第一二句寫的是秋夜,也描繪了江邊各種型態,聲音,氣氛和作者的情緒,而且前後意義相連。而三四句又不同一二句,藉由鐘聲傳達到遊子耳中,穿過遙遠距離的鐘聲,使夜泊的遊子心情上的改變,由此描述心境上的起伏。前後兩聯一實一虛,對比清楚,藉由詩歌所創造如畫一般的藝術感,也就寄宿在這充滿細膩和對比的文字中。
詩作為作者在飄泊他鄉的夜裡,所記錄自己看到的事物還有心情,而詩題叫楓橋夜泊,顧名思義,作者坐船旅行在外,還沒有到達目的地,而這晚船隻停靠在河邊的一個小碼頭,師從月落寫起,說明了確切的時間是夜裡,因為是月落,不是日落或是凌晨,是差不多半夜的時候,代表這是個一年之中常常出現的平凡日子。在長途航行之後,船隻選了一處碼頭停靠。詩中描寫地點風景特殊而優美,來到這裡心情應該輕鬆高興,但詩人張繼卻不然,或許因為長年在外,或許鄉愁湧上心頭,或許有事纏身,正煩惱著,總之這個夜晚他無法入睡。直到了半夜,眼睛仍張得大大的,從船窗中望出去,月亮正在西落,四周一片寂靜,連河水似乎也靜止了。雖然偶有烏鴉啼叫,但隨後四周又恢復寂靜。微弱的月光照在水面上,又從水面反照回去,看起來就像滿天瀰漫著霜一般。在氣溫轉涼的夜間,使隻身在外的遊子倍感鄉愁。一句雖然只有七個字,卻包含了三件事。第二句也一樣,有景色的描述,也有心情的刻劃。月已西落,轉頭看看四周那幾棵楓樹,靜靜的站在岸邊,和遠處的點點漁火,在夜裡明亮清楚的像有意陪伴遠方的詩人。懷著憂愁的詩人也面對著這景像。
突然一陣鐘聲傳來,打破沉寂的夜晚。在半夜時分,蘇城郊外的寒山寺,敲起夜半鐘。在寂靜的夜裡,鐘聲傳得格外清晰,也傳得格外遠,傳到船中失眠的作者耳裡。聲響對應夜晚的寧靜,但傳進夜泊的詩人心裡,卻有寂寞的感慨。鐘聲由遠方傳來後,四周又回歸沉靜,只剩夜色籠罩。作者只是把事實陳述,而且用語簡單,幾乎可以說是只用白描而已。這與前面兩句,每句都包涵豐富的景物、心境描繪有極大的差別。前後一實一虛,顯現出此詩特別的風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