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同學的邀請下,我第一次去大稻埕戲苑看戲,大稻埕戲苑就在熱鬧的大稻埕內,位於迪化街上,大稻埕會那麼熱鬧不是沒有原因的,在最早以前,原本是平埔族的居住地,因萬華(艋舺)同安人發生激烈的械鬥,為了在生活上尋求安定,族人從萬華遷移到現在的大稻埕,生活安定後,從淡水河旁商店和房屋的興建開始努力,淡水港開放後,大稻埕又經過劉銘傳的治理下,便成為臺北城最繁華的物資集散中心、貿易口,當時以茶葉、布料為主要貿易交易,大稻埕一帶便是台北商業活動的重心,我想就是因為經濟的繁華娛樂業才興起,大稻埕戲苑早期是以培養歌仔戲為名,培育了許多著名的歌仔戲團,從一進樓層便可以看到牆面上掛滿了歷代的歌仔戲團,但這次特別的是,我們不是看歌仔戲,而是看日本傳統的「能劇」。

而今天要看的「能劇」,在現在來說雖然是來自日本,但其實最早以前是來自中國的散樂「能劇」和「文樂」及「歌舞伎」是日本三大國劇,之前我有在網路上查了一下才會知道為何會跟中國的散樂有關,為基百科是說“其起源可以推到中國傳來的散樂,或是祈禱五榖豐收的祭典歌”是豐收時的歌曲,由此可見,中國的文化影響日本很深,不只是文字上,連這些藝術、戲劇、音樂都有被影響。在DM的介紹下,節目有兩階段第一段劇目為《貴妃芳魂》不同於華人世界描寫楊貴妃著重在她曲折悲情的一生,在日本舞劇中以楊貴妃逝世後為切入點,由出家的大師施法請出楊貴妃的靈魂,要問她是否對人世間有怨、有恨?然而楊貴妃卻說,她已抵達天庭,靈魂解脫凡世痛苦,要塵世之人不用為她擔心。本劇乃以日本人的角度與觀點,重新詮釋楊貴妃故事、表現其解脫後靈魂的輕盈靈動。 ”(這是DM的介紹) 我一開始看覺得非常美,利用舞台的燈光以及投影技術表現出夏天的感覺,這段是利用燈光投射在表演者身上,來營造夏、冬、春、秋之感覺,表演者都是男扮女裝,所以楊貴妃出場時我有被嚇一跳,想說好壯碩的楊貴妃,但表演開始後,經過他柔美的身段,拿著扇子跳舞唱歌時表現相當淒美,我突然覺得他表現得好優雅又柔情,把女性經過愛情的洗禮後,不帶有一絲的怨恨依然快樂的面對,舞蹈動作靈活又輕盈,一點也不像男生!

第一段楊貴妃結束後是台日男旦互相勉勵,他們請到唱京劇的黃兆欣同學演出,他唱英台抗婚那段的台灣的扮相妝和髮型下了很大的功夫,頭飾金光閃閃非常之耀眼,扇子是金色梅花圖案,雖然沒有舞蹈動作但是有唱,而能劇表演者是不會唱歌但有豐富的舞導動作,我們聽到的歌都是從背景放的,這是最大不同的地方,不能說能劇無趣有它的特色,比較起來我還是喜歡歌仔戲,內容比較豐富而且劇情高潮迭起,表演結束後兩國男旦互相交換扇子表示交流,接著就中場休息十分鐘。

    第二段劇目為輕鬆活潑的「釣老婆」。是講一對居住在海邊的漁民兄弟,弟弟長的比較俊俏到寺廟中求姻緣,主神便賜給弟弟一根釣竿,要他到海邊來用這跟竿子釣,弟弟來到海邊施釣,竟然釣到一名正在潛到海中、撿拾貝殼維生的「海女」,二人情投意合結為夫妻。哥哥看到弟弟如此幸運釣到美嬌娘,也跑到寺廟央求神明賜姻緣,同樣獲得釣竿,沒想到竟釣上一名醜女,哥哥嚇一跳想說怎麼那麼醜,但其實醜女不是真的醜是她帶著面具,後來經過幾個追逐嬉戲的舞蹈動作面具掉了下來,結果是個美人哥哥好高興。故事輕鬆很有趣,融於舞蹈表演中顯得妙趣橫生。

    最後第三段演出則規劃以十首的演歌與流行歌進行編舞演出。他們很用心特別在春謠流網站中進行臺灣觀眾最喜愛的歌曲票選,將選取票數前三名進行編舞,引起在地觀眾的共鳴與迴響。他們的舞蹈動作很豐富,扇子和服都有搭配到,身段非常的柔軟尤其是手腕在“LOVERS TEARS”這首歌時兩人互相跳舞交換雨傘,利用走位交錯移動的表現突顯男女之間的情感,傘最後交疊在一起象徵終於琴瑟和鳴有情人終成眷屬!結束後所有的表演者到大廳,我們也有跟他們拍照近看著的好嚇人臉好白,他們很有禮貌頻頻說謝謝、謝謝我們來看表演!日光燈照看下來確實感受到是男扮女裝而且相當魁武,但我覺得他們的舞蹈與身段非常的柔和,在舞台上的表現非常的柔媚,這次看表演是很特殊又有趣的,感受到日本文化傳統與現代歌曲的結合,非常的棒!

    春謠流家元(掌門人)春謠妙右衛門,六歳開始學習日本古典舞蹈,19973月創立「春謠流派」,承襲日本傳統舞蹈精神,許多人慕名而來拜師學藝,全心致力於推廣日本傳統舞踊「舞踊戲」,融合傳統和現代舞蹈,並成立青年團、培養青年舞蹈家,旗下藝師小生和女旦的角色都扮演得相當微妙微俏。為了傳承日本精神,每年舉辦舞踊會,並在日本舞踊競賽中獲得優秀獎,推廣文化不遺餘力,並榮獲百雀會藝術總監。
    春謠流毎年約有十場舞踊會發表演出,以及榮獲受邀在日本國立劇場演出,今年二次來臺帶領門下最優秀的舞踊進行文化交流演出,期望結合臺日的傳統文化,帶給觀眾不同的藝術享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lkanddrama 的頭像
    Folkanddrama

    Folkanddrama的部落格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