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還記得小時候看到京劇時都會快速轉台,因為高不只八度的音,實在很難去聽懂,加上臉譜白的紅的看起來冷冷冰冰的,總覺得沒什麼溫度。直到這學期修了戲曲選之後,才對京劇有了新的認識!從課堂上播的百年戲樓,道盡了京劇沿變及戲台角色的歷辛和感動,揉合現代元素,活化京劇藝術與文化!唐文華、溫宇航及盛鑑的唱腔身段都如此優美無瑕,且在臉眼沒有畫花的情況下,更能從演員身上咀嚼出深刻的情感!於是在這次的觀劇心得中,選了唐文華與溫宇航主演的「雷劈張繼保」作為人生第一部關劇戲曲。

         我很喜歡張繼保的養父母之間的互動,他們很純樸很可愛!在”得子”一折中,他們在清風亭上,上演不服老的「我來攙你」、「我來扶你」的戲碼,之後遇見繼保的欣喜狂野更是展露無遺。而取名為「繼保」,也有另一種深刻的寓意,早年夭折的孩子就叫大保,對他們而言,繼保不但是他們領養的兒子,更是大保生命的延續,是他們心上的一塊肉!唐文華老師在這場戲的每個細節都詮釋得很到位,例如年老蹣跚的走路方式,駝背的身影,以及善良體貼的形象等等。

         在”尋子”中,繼保的親身母親的水袖身段,更是美得難以形容,小碎步及環繞石階尋子,心急如焚的情緒刻劃入木。

         在”趕子”中,養父母過分溺愛及疼惜,可從給繼保吃的肉包子,和他們所喝的豆腐渣形成強烈對比。而在劇中扮演小繼保的角兒,因為年紀偏小,所以功夫還是有差,說起話來感覺只向京片子,但不像京劇的話,像念白,不像唱戲。

         在”失子”中,最催淚了就是養父母道盡13年來,他們的艱辛與不安。只因深怕父子相聚情緣短,所以夜半常驚醒,沿著月色端詳繼保的臉龐,卻瞥見妻子也暗自拭淚,強壓悲傷......可憐天下父母只為兒,繼保離別的那三扣很動人,但再如何難捨,養父為了繼保的前程還是讓他離去。而繼保臨走前說了:我功成名就時一定會回來,也絕對不會讓養父母們吃豆腐渣!」其實我覺得這一句蠻關鍵的,從劇上看來,我們得知繼保其實他都知道養父母的生活狀況,但他依舊吃他的肉包子,從沒想過一起和養父母同甘共苦,由這點及他平常任性的作為來看,之後會不笑似乎也有跡可循了!
         在”奪子”中,繼保認了當初害母子分開的大娘為母,卻把親身母親認做姨娘,母親一方面基於虧欠心態及繼保前程,也未曾道破,就這麼抑鬱而終……繼保並不是全然無知覺,只是得之不易的富貴,讓他無法輕易捨棄這些繁華生活,明明知道血書一事另有隱情,但他卻決定不問舊事,只因外公翻手為陰、覆手為陽,所以決定不惹前塵萊誤前塵……
         在“盼子”中,兩老還是經常為繼保的離去而吵架拌嘴,但也能從他們的相處模式中,感受到他們彼此依靠、互相扶持的深厚情感。在這對老夫婦的生命中,繼保占據了全部的寄託,卻永遠不知道,此生還有沒有機會再見一面。
         在最後的”認子”中,繼保新官上任,京就的於清風亭休息,巧遇養父母上前認子,他卻為了下屬的觀感,決定打死也不承認,甚至連正眼都不屑一顧,兩老在無奈之下,只好跪下”求子”,哭著說:「不要你的殘茶剩飯,只願一家三口常相伴。」而繼保卻拋下了200銀,正式的斷絕與養父母的關係……不過我認為,與其說是養父母氣死在繼保面前,我倒覺得是在那一刻,一直以來讓養父母他們好好活下去的動力已經沒了,在那一刻,他們失望至絕望,從此沒有理由讓他們在這苟延殘喘的日子裡留下來盼望……劇末,他們再繼保的官帽上裝了一個小機關,所以在雷劈時,繼保變成了小飛頭,我覺得是一個很有新意的小巧思!

        雷劈張繼保這部戲的故事情節本身並不是一個會特別吸引人的劇本,但經過變劇稍改核心重點及台詞,以及演員卓越的詮釋,瞬間成了一個人熱淚的好故事!內容的樸簡,經由演員巧工的打造人物形象,構築出每段內容富含的極深情感。而從他們的語氣抖音,蹣跚的動作,這些很微妙的小細節,很抽象但你一定懂!只因為刻劃得極為細緻,所以觀眾們早已置身其中,那身段、那唱腔,讓我好幾次都起了雞皮、動了心、流著淚……你甚至可以感受到無奈至極後的哀戚,感受到人神共憤的情緒。入戲到痛罵流淚,在戲院中真的非常容易見到。而經過這次的觀劇,我也深深的體會到京劇的魅力,而演員詮釋的功夫也相當重要,光是看到唐文華老師場上的舉手投足,就覺得這個人充滿著故事性及吸引力,也帶領我們走進這些平凡卻動人的故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lkanddrama 的頭像
    Folkanddrama

    Folkanddrama的部落格

    C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