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奉上個人的心得之前,請容我先稍微闡述一下這部戲的主要內容以及演出的劇團。《梅龍鎮》,是台灣豫劇為了慶祝一甲子所演出的三齣戲之一。故事內容大致在講述一個年輕的皇帝不務正業,整天想出宮遊玩。後來與侍衛周勇偷偷出遊,來到了梅龍鎮,又在因緣際會之下皇帝結識了女主角李鳳姐。兩人一見鍾情且生下了孩子,皇太后得知之後親赴江南,欲捉皇帝回宮,但是皇太后卻不準皇上帶李鳳姐一起返京,皇上與皇太后因此產生了衝突,大約是這樣的一個故事。
對於古典戲劇,我並不抱有多大的興趣。我從來沒跟戲劇相關的東西有任何接觸,更別說是去現場觀賞一齣堂堂正正的戲。我拿著票根左顧右盼,來看戲的觀眾們都是有些年紀的長輩,經過他們身旁時,聽見他們正熱烈的討論著演員的唱調及故事的內容,我不禁懷疑起來,古典戲劇真有如此魅力?不就跟八點檔或連續劇一樣嗎?抱著如此的想法,我緩緩的坐在我的號碼椅上。
我自認抱持著客觀的角度去觀賞戲劇,然後結束時給這些演員們一些掌聲,就算是盡了我這個觀眾的義務。紅色的幕廉拉開,人物的衣著及場景跟我想像中差不多,充斥著濃厚的文化色彩。當我以為一切都在我的預料之中時,台上的那人便開始唱起腔來,那聲音貫穿全場,在屋簷下迴盪,當下我實在是傻了。這時,全場的觀眾給予熱烈的掌聲,甚至夾雜著尖叫聲。氣氛就像是在看一場精彩的球賽一樣。「戲」是演出來的,是演給觀眾看的,含有某些娛樂的成分我認為是必須的,應該沒有人想看劇情平淡且毫無升降起伏的戲吧。演出的過程中,觀眾與演員們的情緒表露是相對的,我一邊看著台上的皇上與李鳳姐調情,一邊觀察著周圍人們的表情。喜怒哀樂交相替換,入戲的人們像是聽著床邊故事的嬰孩般,確確實實的表現出他們的情緒。這或許就是戲劇的魅力了吧,戲還沒看完,我擅自給戲劇下了個模糊的定義。
戲的最後,皇太后緩緩唱出「我家有個小兒郎,颳風下雨都不怕,一覺睡到大天光。」這首貫穿全劇的兒謠,相信有許多觀眾和我一樣,震顫在心頭的感觸,無法用言語表達。短短幾個小時的戲,卻像是魂縈夢牽,恰似昨日做的夢一般,那麼的虛幻卻又深刻。演出結束時,台上的演員們一個一個牽著彼此,九十度鞠躬向觀眾謝幕,轟天的掌聲再也無法沉寂,觀眾和演員之間不用多餘的解釋。我還記得「百年戲樓」中的一句台詞,「演員是活在臺上的」。這一句話正好可以代表此刻我的想法,與其說台上的人是在演戲,不如說他們是在傳達某種生命的意義或訊息給觀眾,觀眾給予掌聲,藉此說明他們收到了演員所要傳達的訊息。兩者相互呼應,成了最美的一齣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