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不得不說,做為一個傳統戲曲觀賞的初學者,即使在看完了百年戲樓這樣的一個融合了舞台劇表演形式的劇目,約略的了解了京劇這項劇種在這百年以來簡單的發展流變,以及身為戲子伶人的愛恨情仇,但是做為一個戲劇必然和觀眾的互動,包括觀眾的專注力和情感上的共鳴,甚至是對於故事的期待,都覺得稍嫌薄弱,總感覺一但沒有了字幕,甚至吟唱的時間過長,就會陷入一個不知所云的境地下,然而這齣戲大大讓我對京劇的表演形式改觀,故而在課堂上觀賞完片段後便借回家中欣賞。

    王熙鳳,對於中文系的學生而言應該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即便對於外系的而言,從林黛玉、賈寶玉以降,第三位的應該就是王熙鳳了,這樣的一個刁蠻「鳳辣子」。或許是因為看DVD的緣故,可以精準的掌握演員的每一個身段、走位、表情的變化,我才發現古語常說的「戲子無情」,或許是因為傳統戲曲的演員必須濃妝豔抹,必須錦衣華服,必須在不同的劇目中,詮釋出角色全然不同的面向來,然而此劇中的王熙鳳,實則是一個城府極深之人,對上甜言蜜語,嬉笑風趣;對中則是裝瘋賣傻,驕橫蠻縱;卻又馭下甚嚴,這樣子一個多重面向的人物,卻因為京劇中特別深化的眼妝,看出演員眼神的盈盈流轉,時而嗔怒,時而狠毒,時而梅花眼笑,時而悲傷欲絕,光是一雙眸子的戲就將觀眾的心揪到了一團去了,更別說是千迴百轉的唱腔,魏海敏的嗓音並非從頭到尾都是那樣高亢的噫噫啊啊,而是隨著情境需求而變換適當的聲線,以達到最精準的舞台效果。

    劇中的群戲更為此劇的一絕。過去所見的文戲,通常出場人物不甚多,而動作不甚大,主要是以演員個人的唱腔和身段表現為主。然而賈府一家聚會的場景卻充滿了濃厚的喜劇元素,其中的賈蓉和僕役扮演了插科打諢的角色,僕役主要在不同於主角較似平時說話的正調來凸顯丑角的不同,而賈蓉更是運用了許多武生的身段東躲西閃,在加上賈珍夫婦的故做鎮定和臨陣脫逃,在在的鋪陳出王熙鳳大哭大鬧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如果說這樣的蘊含在戲裝戲服下豐富喜怒哀樂還不能說是人生的展演,那麼時下流行所謂的化妝變裝術,那更加的不值得一提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lkanddrama 的頭像
    Folkanddrama

    Folkanddrama的部落格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