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05/09這天晚上我來到了新竹市文化局演藝廳要去欣賞由雅韻歌劇坊所演出的荔鏡緣這時我才發現演藝廳雖然是在我家對面再幾步路而已我卻鮮少參與相關的藝文活動,同時這也是我第一次步入演藝廳,挑高的樓層呈現出寬闊的視野,大而多的窗戶和玻璃的運用展現良好的採光運用,一進門我就感受到濃濃的藝術氣息,門口有各式音樂會、戲劇的立牌,一樓擺放了各式藝術品,目前展出以素描居多,而這次觀賞的戲劇廳位於二樓,廳裡面比我預料中的還要小,但是不失典雅的氣氛。這是一齣由潮劇陳三五娘所改編,由導演林春發指導以及編劇黃小芬以舊戲新編的方式呈現,演出團隊為雅韻歌劇坊,為新竹市傑出演藝團隊,令人十分期待

    開場時,觀眾們屏息以待,上台的林春發導演為此劇作了段簡介並在他結束時開始了劇目,幕簾揭開樂聲響起,乾冰使舞台上瀰漫著薄薄的煙霧,緊接著踏著輕浮步伐登場的是反派人物林大,他自嘲人稱林大鼻,出身為當地最有錢的土豪世家他無所事事又自我感覺良好,抱怨著優秀的他為何還沒娶得美嬌娘表情與肢體動作以及說話內容都十分逗趣,中間穿插了類似旁白的嘲弄和他反駁的互動逗得觀眾捧腹大笑,也講述了為何他要去元宵燈會作為故事的開頭,演奏曲風屬南管曲調優美,節奏徐緩,藝術風格古樸幽雅,敘情委婉,但有時又有些不同,多了點熱鬧與活潑,可能為符合大眾的趣味而稍稍加入或改變一些演奏方式之後講述女主角五娘與其妹六娘難得得到父親首肯來到元宵燈會五娘身穿千金華服,水袖輕擺,體態端莊,紅紅的燈籠更襯托出她的光采奪目,途中巧遇媒人李姐,由熟悉動線的李姐帶領她們逛逛。舞台的燈光以及佈景比我以往看過的戲劇都好得多,精緻高掛的燈籠及華美的燈光烘托出過節的氣氛,在這些襯托下,作為燈會賣藝的演員也表演了一段精彩的武戲,將槍舞得猶如自身手腳的延伸,精采絕倫,然後就是主角陳三的出場,是為雅韻歌劇坊的團長兼本戲的製作人彭庭沁她飾演福建泉州望族書生陳伯卿,人稱陳三舍,在團長的飾演下,他就是風度翩翩文采斐然的書生,一舉一動皆透露出他超凡脫俗的氣質,華麗的服裝在閃亮的裝飾下也彰顯他主角兼望族的地位。這邊的段落是說陳伯卿因護嫂到廣南與哥團聚,途中逢元宵燈會而駐足賞燈,在命運的安排下邂逅了千金黃五娘與丫鬟益春,對五娘萌生愛意,五娘也因陳伯卿的文采而對他頗有好感,再來是意外的巧合下,四處閒晃的林大碰上五娘一行人,產生一些趣事,中間他被數落鼻子像顆柑橘,讓身為正港閩南人的我會心一笑,也凸顯了六娘的粗魯和益春的活潑。由於燈會中林大對五娘一見鍾情,林大後託李姐去黃家提親並說服黃老爺,在李姐勸誘下,貪心的黃老爺想富上加富、門當戶對而答應了這門婚事。後來陳伯卿返鄉巧遇佳人登樓賞景,開始了登樓拋荔的重頭戲。陳伯卿:「每日相思心欲狂,不料今日重相逢。」黃五娘:「伊人夜夜來入夢,如今相見成蕭郎。」(六角美人轉都馬調)五娘心生愛慕,在益春的勸誘下以手帕包著荔枝拋下,陳伯卿視之為愛情的信物,五娘演的溫柔婉約、嬌羞含蓄、媚態畢生唱腔柔美,宛如天籟,與陳伯卿對唱的這段堪稱經典,隨著樂聲臻至佳境,我也陶醉在劇情之中。陳伯卿後為了能常見到五娘而學磨銅鏡,成為家僕所介紹之鄰人磨鏡師傅李公的學徒。藉打破黃家傳家寶鏡,引五娘出現,卻也引來黃老爺注意,順勢為賠償賣身為奴化名陳三以親近五娘,欲尋機會表述情衷,而後他因五娘順從父親所定婚約遭冷言趕出,心碎之餘欲離開傷心地另尋芳草,五娘後悔命益春前去挽留,因長年朝夕相處,益春也愛慕著陳三,益春趁勢告白,陳三顧及益春,誓立她為小妾,接下來這段陳三夾在兩位女性之間,形成三人遊的局面,一下得說服五娘,避免她認為自己花心,又得安撫鬧彆扭的益春,最後情同姊妹的兩人,因陳三苦惱下跪而和好如初。然而五娘已許配給不學無術的林大,林大又來催婚,陳三與五娘私奔被逮,林大暗地已賄賂知府,知府欲嚴懲陳三,還好遇陳三的大哥出面解圍,以官威令知府不敢妄為,並暗諷知府收賄,辦案需秉公處理,知府乃牆頭草,為保烏紗帽判陳三無罪定案,這段知府演出的內心戲十分搞笑,他踩著滑稽的步伐來到台前,把因兩難而苦思對觀眾訴說,終思索到對策而開心的蹦蹦跳跳回到椅子上,黃老爺原本就不太喜歡林大,也因得知陳三為官家望族,見風轉舵促成陳三五娘兩人戀情,林大對結果大為不滿欲搶婚,聰慧的益春偷聽得知此事並想出對策,因此陰錯陽差的產生許多趣事,讓林大劫錯花轎,生米煮成了熟飯,只好娶五娘之妹粗魯的六娘,陳三同時娶了五娘為正妻和益春為小妾,享齊人之福,形成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圓滿結局!

    劇情內容口白中大量使用生活化俚語,唱詞則是平仄押韻,台語文口傳文化的妙趣引人入勝,經典戲劇題材通俗,鄉土風格鮮明,身段唱腔之柔美,可謂融合傳統與現代於一身。唱腔更是生動活潑,並融合現代劇場表現特質與傳統戲曲的鄉土性特質,及加上劇場各方面專精藝術設計,所共同創作適合現代觀眾需求的戲劇。[1]我認為劇中位於兩旁的字幕投影有一點點小缺點,觀眾多為中老年人,中場休息時間,不少婆媽抱怨字幕太小,她們無法清楚看見,另外飾演益春的演員麥克風壞掉兩次,雖然都盡快換上新的,但中間有些台詞和唱曲未能清楚聽見,不過這並未影響它成為一場很棒的演出我享受這場視覺與聽覺的饗宴,並於最後的一點時間拍下謝幕時劇組的合照。這次的演出讓我既震撼又感動,緊扣的劇情與繞樑的樂曲絲毫沒有冷場,也激起了許多孩提時看野台戲的回憶,我想戲曲是必須被傳承下去的,因為它既屬於傳統又融入現代,並且將活在觀眾的生命裡

 

    《荔鏡記》的自由愛情故事與中國傳統父母作主的媒妁之言婚姻有所衝突,所以此劇在明清兩代一再被官府禁演,不過還是廣受大閩南地區的群眾歡迎。而閩南地區有俗諺謂「嫁豬嫁狗,不如共(與)陳三走」(女孩子嫁來嫁去的,倒不如嫁給陳三這類人)。[2]我覺得這齣劇的陳三為追求美好愛情,甘以一介書生賣身為奴三年,五娘由原本順從媒妁之言,後卻因真愛而敢於與傳統對抗,與愛人私奔,為愛展開行動,顛覆傳統概念雖有曲折,但有情人終成眷屬,結局皆大歡喜,體現出對抗封建體制的精神,寄托對美好自由愛情的嚮往,給人一種正面的愛與美的能量。



[1]引自歌仔戲 -荔鏡緣YOURART藝游網36079

http://www.yourart.asia/news/show/36079

 

[2]引自荔鏡記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D%94%E9%8F%A1%E8%A8%98張1  張2  張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lkanddrama 的頭像
    Folkanddrama

    Folkanddrama的部落格

    yukpui1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