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50509 這天晚上我來到了位於新竹市的文化局演藝廳,去欣賞由雅韻歌劇坊所演出的歌仔戲/荔鏡緣。

因為地利之便的緣故,所以我選擇了這部戲劇作為期末報告的主題。

    起初看到這劇名時,著實的讓我百思不得其解,到底荔枝和鏡子又能擦出神麼樣的火花和緣份呢?亦或是,神麼樣的鏡子是否能神奇的長出甜美的玉荷包呢~~~哈哈。回歸[C1] 正傳,說到荔鏡緣這齣戲,是由潮劇【陳三五娘】所改編。

   西元 1566 (明嘉靖丙寅 45 )出版的《荔鏡記》(全名「重刊五色潮泉插科增 入詩詞北曲荔鏡記戲文」)是現存最早的閩南南戲劇本,也是閩南白話文學作品,是搬演陳三五娘的故事。這本書的性質是「潮泉合刊」,也就是把在它之前的《荔枝記》 的潮州本和泉州本合在一起,因此其中有泉州話與潮州話──主要是泉州話。由於它是屬於不知作者的民間文學,所以在用字方面,有很多俗字、借義字、借音字、錯字、 簡體字,在今天看來,可能讓人有「鄙俗、難以卒讀」的印象。

坐在觀眾席上的我,看著帷幕前五光十色的燈光和活脫生動演出的演員,我享受著這場讓人舒心的藝文氣息洗禮,雖然全篇用閩南語演出有點考倒了我這個土生土長的客家人,但我依然陶醉不已,由其是戲曲中所配上的音樂,有別於我對廟會時歌仔戲的印象,沒有了吵雜、和那種尖銳響徹雲霄、化破耳膜的聲音,這種悠揚和暢優雅,讓人愉悅舒心。

回家後查了一下, 這種曲風稱為:南管。南管是一種流行於閩南地區、歷史悠久的民間音樂。它保存了漢、魏晉、南 北朝、唐、宋音樂一部分特點,可能在唐朝宋朝的時就已經形成的一種音樂。 閩南人移民臺灣,將亦同有方言特性的音樂帶來臺灣。 南管曲調優美,節奏徐緩,藝術風格古樸雅致,敘情委婉;演唱講究咬字吐詞。而也因為這是發起於民間的戲劇背景,所以內容大多為白話、俗語等,內容更顯得詼諧幽默和生動。

這篇故事的內容也與中國四大民間傳說白蛇傳、天仙配、孟薑女、梁祝等神話愛情悲劇不同,為追求美好愛情,陳三以一介書生,隱瞞身份,甘心為奴三年,黃五娘敢於與封建禮製決裂,與心愛的人私奔,有情人終成眷屬,以另一種形式表達與命運抗衡的精神,寄托對美好愛情的嚮往,符合『人民群眾已經形成固定的認知定位和心理期待』,給人以美的享受。

我喜歡這樣皆大歡喜的結局,總讓人在心靈上又更多了些希望和鼓舞的力量,欣賞五娘和陳三位愛情的專一和執著,那種堅守住的信念,奮不顧身的追求心目中的理想,無套用在我們現的人生道路上,無論是在追求任何目標上,對我這個人生旅途上的小旅客來說,都像被灌注了一股新的力量。

這是一場視覺和心靈都飽食一頓的風盛饗宴,徜徉於藝術的氛圍裡覺得自己格外的增加了點氣質~~在這個詭譎多變的現實社會中,或許能找到一點點希望的寄託,肯堅持的人一定也能像這場劇的結尾一樣,是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

 

 

 

 

參考資料:

1.鄭英珠,《歌仔戲四大齣之二陳三五娘》(宜蘭:宜蘭縣立文化中心,民86)

2.辛晚教,《南管戲》(臺北縣汐止鎮 : 漢光文化事業公司, 民國87)

3.XUITE日誌,〈南管隨筆,看滿江〉,http://blog.xuite.net/nankouan/twblog/117638899-%E7%9C%8B%E6%BB%BF%E6%B1%9F

摘錄於 03 December 2011


 [C1]林1  林2  林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lkanddrama 的頭像
    Folkanddrama

    Folkanddrama的部落格

    yukpui100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