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牡丹亭》一戲,是在描寫杜麗娘因夢而感,與柳夢梅死生至愛事作為全曲開頭,曲中杜麗娘夢醒以後,遍尋不著夢中情郎,抑鬱相思而亡;卻又在死後三載,跨越生死之關,尋柳結親。雖然是以傳說故事作為全劇梗概,但《牡丹亭》一戲,不只見證了愛情的偉大,更表達出為追尋真愛至死不渝的淒美。

 

「天下女子有情,寧有如杜麗娘者乎!」這是對杜麗娘最好的側寫,雖然杜麗娘因夢尋愛的故事,在現在的我們聽來有些不可置信的荒誕,但也何嘗不是一種憧憬愛情的浪漫呢?另一方面,在中山堂實地觀賞《牡丹亭》的當下,我深深覺得「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是相當重要的。藉由戲膩柔媚的唱功,杜麗娘彷彿自教科書中重生般,隨著劇本一字一句帶動我情感的起伏;曼妙的姿態,令我不禁感到疼惜,而內心的堅強卻又讓我不住地欽佩,「問世間情為何物,教人生死相許。」

另外,相對於現代劇講究華麗排場與背景,崑曲中的場景的變換,是以一種「見微知著」的方式來替換的,一張桌子往往便可以代表室內亦或戶外場景的更替,不需額外的說明或注解,觀眾們便可以心領神會,我想這正是崑曲的奧妙之所在。劇中出現的花神共舞的場景,也是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段,花團錦簇的花神翩翩慢舞,縱然有些參差不齊,但仍無損畫面呈現的豐富、熱鬧之感。為原本帶著哀傷的《牡丹亭》加入了一種春天重生的歡愉。

 

《牡丹亭》一劇中,對杜麗娘、柳夢梅甚至是春香的感情上的描繪,可以說是如幻似真,,再搭配上令現代人好好省思的深遠寓意,難怪《牡丹亭》一曲可以傳唱至今,就連王力宏也曾以一曲《在梅邊》歌頌過,其經典程度可見一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lkanddrama 的頭像
    Folkanddrama

    Folkanddrama的部落格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