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虎印》一戲是以清朝末年,因為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前,人民為了要免於被割讓給日本,因而由丘逢甲提議建立台灣民主國為背景,而通篇故事的主軸則是後來下落不明的國印-《黃虎印》做為楔子,進而引發的種種共鳴,是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值得珍惜的歷史記憶和情感。《黃虎印》一戲由唐美雲及許秀年領銜主演,並邀請到朱陸豪與潘麗麗、吳明志等戲曲名角共同演出,再加上吳念真、柯一正、羅北安、朱德剛等知名導演及鼎力相助,可以說是結合劇場各界優秀表演者的夢幻陣容。
這是公視在十二月十七日時播出的節目,改編自姚嘉文先生創作的歷史小說,由唐美雲歌仔戲團演出的劇本,描寫台灣百姓在風雨飄搖 、動盪不安的環境中,如何受大時代的啟蒙,更描寫出主角楊太平與白露,不惜以生命保衛黃虎印的決心,形象鮮明令我印象深刻。雖然最終仍是無法保住黃虎印被奪走,日本人也不守承諾的開戰,但是處於時代洪流當下的台灣人民,在對抗日本政權所展現的「不驚不閃,勇敢去愛、勇敢活下去」的精神,格外令人動容。劇中一幕幕完整呈現過往市集的場景,雖然我不曾經歷過,但是在觀賞的當下我彷彿置身其中,除了場景寫實以外,再搭配上了國樂演奏與種種輔助道具,真實感又更上一層樓。
後的台灣為背景。本劇改編自姚嘉文的小說「黃虎印」,由「桂郎君」、「快雪時晴」的編劇施如芳重新改編。故事刻劃一八九五年馬關條約割讓台灣,本地官紳自立台灣民主國,舉藍地黃虎為國旗、鑄黃虎印為寶印,但民主國曇花一現,黃虎印也下落不明,只留台灣百姓在風雨飄搖中受大時代的啟蒙,這段充滿草莽性格的情愛與劍拔弩張,是人們值得珍惜的歷史記憶和情感。
而劇中也不乏涉及到一些情愛糾葛,失去清白被玷污等較為敏感的情節,雖然輕描淡寫的帶過,但是在當中蘊含著「縱然命運如此坎坷,我們仍要昂首向前行」的精神。
另外要提一下的是,在觀賞《黃虎印》的同時,我原以為就如同楊麗花的歌仔戲是大同小異的。但是,當戲劇一開始,我就可以知道兩者的風格迥然迴異,我想也許是肇因於楊麗花歌仔戲大多詮釋諸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白蛇傳、楊家將……等較為傳統的戲曲,與《黃虎印》這類近代劇本有所差異的關係吧,不過相對的這也為逐漸式微的歌仔戲,注入了一股年輕的活力,也期許能夠推出更吸引人的劇本。畢竟,就連布袋戲也早已應用了大量的高科技來做為輔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