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文四A  學號401010581 座號24 陳俞汝

《恨嫁家族》 導演:林奕華,國家戲劇院

 一進到國家戲劇院,沒有我以為的華麗的舞台設計,只放置了12張椅子的空台反轉了我對此戲劇演出原先的設想,也讓我開始對此劇充滿了好奇想像與期待。

CIMG6650.JPG 

序幕,13位演員一字排開走近觀眾,伴隨人物走位開始用著疾快的語速一一自我介紹,藉此開場白讓觀眾對人物有最初步的認識,雖然我覺得他們講得太快令我有些難以馬上吸收這一大串人物的資訊,但在看完整齣戲後再回想這幕時會感到有意思的會心一笑,也由他們的語速讓人更感受到人物的特性與整個飛快的現代社會感覺。

整齣戲的角色以大姐為主線,她堅強不服輸,不輕易低頭的個性、用偽裝的殘忍面對愛,甚至因為母親的瘋演變成她的恨。面對感情時,在愛與不愛之間,也突顯了她心理的複雜與矛盾,我們可看到大姐那自我欺騙、對自我感情的不信任,是如何傷害她自己與身邊人的心靈。而看似因受不住丈夫的拋棄離去而扭曲發瘋的母親角色,實則是裝瘋,因為清醒對她而言太過痛苦,只能以此逃避換得存活的方法;二妹,勾引大姐前男友,看似淫蕩,但她卻像是大姐性經驗的替身;三妹把自己關在書堆中,藉此架起疏離,直到中提琴手進入她的世界,使她起了到外面看看世界的念頭;四妹外表逞強好勝、好像夫妻感情完美,但只有在催眠才看出她面具下真實早已支離破碎,因為她認為先生不愛她殺了她的先生;女管家守護著這悲劇家庭的所有秘密,對她們悉心照料,以精神與物質的滿足需求方法,保護所有人。劇中與大姐糾纏的男性角色,跟大姐由愛生恨的前男友、說出許多不為人之的小祕密的閨蜜、來婚禮勾引大姊的勾引者、父親在外生的兒子、深愛著大姊的善良新郎、來婚禮演奏的提琴手、潛入婚禮的賊等等,他們之間交織的情節,都使得這齣戲看似是家庭劇,卻有很多要探索的生命問題都在這場婚禮場景裡上演著,發人思考。而在母親結束假裝的瘋狂,家庭成員互相真正說出愛和道歉的那一刻,新郎牽著大姐的手走向婚姻,這個家才結束以往的悲劇,走向一個完美的結局。

演員當中,飾演大姐的謝盈萱最令我驚艷,不管是擺出武裝的女強人高傲姿態、面對前男友的崩潰怒吼,直到最後在真誠的懺悔後展現出其本來性格的柔軟反差,她將一個女人因為不敢去愛,於是把對愛的渴望和恐懼深深藏好的那種時而內斂,時而崩潰的矛盾與背負壓力及使命完美的演繹出來。

舞台設計方面,空台的極簡設置沒有使場面看起來與劇本裡那豪雨、停電、山泥傾瀉等不搭嘎,反而營造出一種空洞的恐懼意象,完整了整體的陰鬱格調。導演也利用此舞台,演員或聚或散,時而獨坐,時而聚攏,有時又只有單獨角色對著觀眾獨白,像是一面能夠最單純說故事的白牆背景一般,搭配精緻而準確的燈光,襯出每個橋段的深刻情緒,讓人物心中那種缺少、匱乏、波動、激情、恨,甚至愛,都被呈現得更有力透徹。

這並不是我第一次到劇院看戲,但距離上次也好久了,起初對恨嫁一詞我並不了解,是帶著恨出嫁,還是恨不得嫁?在看完此劇後我想,恨嫁,大概是說大姐那種本來心中有恨、本以為帶著恨、戴著面具出嫁,雖然艱苦但為了自己或家庭「好」,那種付出與背負是值得的,但最後一家庭的人相互的理解,也化解了彼此間的恨或以此種理解與釋懷來融化了每個人所戴上的面具,走向幸福。以此戲劇的意涵反思回來我自己的生活與家庭,或許我沒有那轟轟烈烈的愛情故事、沒有如此複雜如八點檔的家庭,但在我們平凡的生活中,是否應該更真誠的面對自己、且關心並試著理解每一個我們所愛的人,至少能有如《恨嫁家族》結局一般,不留遺憾的生活著。

IMG_2923.JPG CIMG6655.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lkanddrama 的頭像
    Folkanddrama

    Folkanddrama的部落格

    yuju12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