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簪記》是由明朝高濂所著作,是中國戲曲史上深受歡迎的一部愛情喜劇。內容是講述在靖康之亂後,女主角陳嬌蓮與母親在逃難中分離,孤苦無依的她在欲尋自盡之際,碰到張二娘收留她進入金陵女貞觀,皈依空門,法名妙常。一年後,男主角潘必正考取功名不料名落孫山,於是投靠姑母,恰巧其姑母正是觀主!因此,潘必正在觀中結識了陳妙常,兩人彼此產生情意;然而礙於佛道之門的清規戒律,使得兩人交往過程受到重重阻礙。終於,在潘必正潛訪陳妙常時,發現了她自剖心事的詩稿,於是兩人對天盟誓,互許終身,並交換信物-白玉鸞簪、鴛鴦扇墜。兩人之間的濃情密意,終究逃不過關主的法眼,為了維護道觀清譽,她催逼潘必正到臨安赴試,過程中,意外發現白玉鸞簪正是潘家原先送給陳家的下聘之禮,原來陳妙常與潘必正是訂有婚約的!為了讓潘必正專心應試,她並未告知實情,只是擬一書函要潘必正獲取功名後,交予雙親。在潘必正坐船離開的途中,陳妙常也雇了一隻扁舟追去,兩人在江心重逢,並發現婚約之事,承諾等到潘必正功成名就,兩人便結為連理,永不分離。
看完這齣戲,讓我對戲曲的體認有了不同的見解!原本以為戲曲僅僅是枯燥乏味的唱戲而已,但想不到也能夠這麼有趣好看!劇中時常出現令人會心一笑的情節,例如:陳妙常拒絕大官人張于湖的方式、潘必正挑逗試探陳妙常、書僮進安嘲笑潘必正舉動……等,這些情節使得整齣戲劇毫無冷場,想要讓人不斷看下去。劇中人物我最欣賞陳妙常,她皈依空門後並不是孤絕閉鎖,而是勇於披露相思;雖身在佛門,卻心念凡塵;在與潘必正相見之後,勇於面對自己的情感,而不至於食古不化,如此情操值得嘉許!
除此之外,劇中人物的服裝、動作,都讓我對戲曲有更深一層的認識。尤其古箏的出現,讓我驚嘆不已!以前都只是透過電視影音看過古箏,但近距離的聆聽後,我十分喜歡它的聲音以及所散發出來的古典氣息,彷彿引領我們進入時光隧道!
藉由這次看戲的經驗,我開始喜歡上戲曲,若是有機會,我一定會再去欣賞其他戲劇,希望對於古代經典能夠有更透徹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