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文三 謝潔竫



 

沒有年齡的限制,大人也可以閱讀

        《愛思考的青蛙》適讀年齡是定於3~8歲,但我卻覺得就算是我這樣的大學生,也是可以閱讀它,雖然青蛙所問的問題不會是考試會考的,教科書上會出現的,但是卻不禁讓人去思索這問題的解答會是什麼,如果能想到一個有創意的答案來說服別人,那應該很有趣,感覺就像是腦筋急轉彎的遊戲似的。

           然而,出版社雖然認為這繪本適合3~8歲的兒童閱讀,但它內容文字沒有注音符號,因此可能年齡層要再往上才行,或者是要由大人一同陪讀才行。

逗趣的角色---青蛙和小老鼠;是孩子的化身,又儼然像個小大人

青蛙和小老鼠是主要的角色,往往都是青蛙在思考、提問,而小老鼠就會陪著牠一起想,一起思考,青蛙的問題看似莫名其妙,很難回答,但是牠卻真的很認真在思考,就像孩子一個人看著天空想事情一樣,這讓大人覺得,我們是不是應該也如此面對孩子的發問,而不是搪塞敷衍過去?

小老鼠的角色設定其實很重要,牠與青蛙一起思考的過程,牠不是沒有反應的,牠也會回答青蛙的問題,也會說出牠的見解,牠不會反駁青蛙,也不會因為思考時間過長而覺得無聊,在現實生活中,如果也有這麼一個角色來陪伴孩子的話,那孩子也許就不會孤單了,因為有人陪他一起腦力激盪,大人其實可以扮演那樣的角色的,只要我們暫且摒棄那已遭社會化的思想,也可以與孩子激發出許多創意的問答。

讓孩子學會思考,讓大人學會回答

           青蛙的角色,可能就是孩子;小老鼠的角色,也許就是大人。讓孩子跟青蛙一樣願意花時間去想事情,去動動腦,而大人也要學習小老鼠,陪在青蛙旁邊一起想,與孩子要有一來一往的回答,不要否定孩子的答案。

代替孩子發問,與孩子一起思考的繪本

           青蛙提的問題大人不見得會想得到答案,而孩子的小小腦袋瓜天馬行空的,他的答案也許也會讓大人無法反駁。

例如,〈路通到哪裡?〉這一個故事,青蛙與小老鼠一起站在路上,思考著這個問題,中間有不少的動物在走這條路,牠們說:這是小兔子的路、狸貓先生的路、是蛇老大的路…,我問我六歲的堂弟,「你覺得這條路是誰的路?」他很快地回答說:「是大家的路。」也因此,我藉機教育他說:「沒有一條路是屬於任何一個人的,所以如果你擋到別人的路,要讓對方過,那對方擋到你的路,你也可以說聲『借過』,因為路是大家的。」

青蛙與小老鼠除了問這是誰的路,也進一步思考「這路從哪裡來?」「路通到哪裡去?」而且牠們一邊走在這條路上,一邊說出牠們的猜測,孩子和大人也都跟著牠們的腳步走,因為我們也都想知道答案,牠們的結論也許讓大人覺得好笑,但是卻又覺得這樣想有何不可?

孩子的「問題」不是「問題」;而最簡單的問題,不一定是最容易回答的

           有時候,小孩子都會問大人看似簡單卻不好回答的問題,大人往往惱羞成怒,要孩子不要問那理所當然的事;又或者孩子的話總讓大人覺得不切實際,常常潑孩子冷水,這樣都會抑制了孩子無限的想像力。孩子們所提的問題,都是單純的好奇,也算是一種求知欲的表現,如果我們可以用生動的語言與豐富的想像力來回答,那孩子會更有興趣去學習、認識更多陌生的事物。

           《愛思考的青蛙》一書,提起了很多平常我們根本沒想到的疑問,在〈夜晚從哪裡來?〉裡,在太陽下山後,青蛙認為夜晚從地面上來的,因為地面黑黑的,天空卻仍有點亮,如果換成是我們大人回答,也許就會說:「沒有了太陽,夜晚就來臨了。」這樣講是沒錯,但是小孩子卻不見得懂,青蛙的說法說不定反而會得到多的認同。

節奏緩慢,帶孩子一步一步的思考與探索

        《愛思考的青蛙》的特色在於,它是以四格漫畫的形式呈現,圖畫也相當簡單,色彩也很豐富,很容易讓孩子懂故事的內容。繪本裡也沒有複雜的對話,通常都把一句話分成很多的斷句,例如,小老鼠問青蛙「你在想什麼?」作者把它分成四個斷句,「你在」「想」「什」「麼?」,一個斷句搭配一格漫畫,隨著葉子的浮動,小老鼠與青蛙進行對話,而我們也隨著牠們放慢腳步,靜靜地思考著青蛙的問題,一起思索著最棒的答案,也許,思考本身就是一件耗費時間的事,但是如果不慢慢來,不靜下心來動腦,那怎會有好的結果出現呢?

 

作者:岩村和朗

譯者:游珮芸

出版社:上誼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6/12初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lkanddrama 的頭像
    Folkanddrama

    Folkanddrama的部落格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