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臣迎鳳〉一劇,光看片名很難猜測出戲劇的內容。但若換成〈狸貓換太子〉,大家就能理解,畢竟是耳熟能詳的民間故事。一心戲劇團的這齣〈賢臣迎鳳〉,便是將舊有的民間故事改寫,以歌仔戲的形式表現出來。劇情講述包拯奉命至陳州賑災,突遇一陣怪風,將其烏紗帽吹走,引領包拯見到賣菜的范仲華和他的義母。范仲華的義母是個失明的老婦,孤身流浪到陳州,尋找一個願意認她做自己母親的人,而且這個人還得符合她開出的三個條件。眾人都笑她傻,唯有范仲華願意認她做母親且符合她所開出的三個條件。於是老婦人便成了范仲華的義母,與他一起生活,直到包拯來到他們家,揭示出老婦人的另一個身分──李宸妃。李宸妃是當今聖上之母,因在宮鬥中被陷害,將她的親生兒子換成了狸貓。眾人以為她生出了妖怪,避之唯恐不及。於是李宸妃被打入了冷宮,沒想到陷害她的人還不放過她,打算將她燒死,幸遇觀音娘娘搭救,將她幻化成一個眼盲的老太婆,並指引她到陳州尋覓有緣人。得知此故事的包拯和八賢王設計出「雷打不肖子」的故事,告知宋仁宗他的身世。後陷害李宸妃的郭槐被處死,但宋仁宗卻因老婦人的樣貌醜陋,不堪為國母為理由不認自己的母親。此時上天降下懲罰,李宸妃母子天性護住了宋仁宗,觀音也在此時解除了法術。李宸妃恢復了美貌,病被宋仁宗迎回朝中奉為國母。

這部戲是我第一次到大稻埕戲院看的戲,也是我第一次在舞台而不是在電視上看到的歌仔戲。舞台上的歌仔戲除了一些唱詩的地方會打出字幕外,其餘的時候都只能靠自己的耳力,和電視上重頭到尾都有字幕的情況不同。一開始還沒進入狀況的時候,我幾乎完全聽不懂上面在說些什麼,只能靠零零星星的片段猜測。歌仔戲的所用的閩南語似乎和平常的口語不同,有一種奇妙的腔調,造成我聽得時懂時不懂的情形。或許是看了一些課堂上的影片,在看戲的時候能發現劇中的一些身段和崑曲、京劇有相似之處,但是卻又沒那麼講究。基本上都像只是做個樣子,意思到了就好。

這整齣戲前半段給人的感覺是很輕鬆活潑的,尤其是范仲華的戲分,幾乎都是以搞笑為主,讓人不禁開懷大笑。後面的劇情雖然有些沉重,但最後畢竟是大團圓結局,所以整部戲看下來並不會給人嚴肅的感覺。此外,我還蠻喜歡它的背景音樂和燈光的搭配。例如在火燒碧雲宮一幕,用紅色的燈光象徵大火,再搭配上緊湊的音樂,將當時危急的情況充分的表現出來,這也是全劇的高潮。

整體而言,我對這齣戲相當的滿意,可惜結局太過美好,難免讓我少了些感概的感覺,有些可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