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三A                謝潔竫   497010719

《美人尖》改編自王瓊玲的同名小說,故事敘述著阿嫌的美人尖,本是旺夫家、積財寶的好兆頭,但嫁到隔一座山的李家,卻成了不祥的額頭叉,為此還遭婆婆惡意的詛咒,不甘於此的阿嫌,用她的一生來鬥爭,與婆婆鬥、與兒女媳婦們鬥,至人生的最後,終是淒涼的度過…。
       
在觀劇以前,我有去圖書館借閱小說,了解到故事的背景是發生在傳統的農村社會,而我以為這種場景與故事內容,似乎比較適合拍成電視劇,要以舞台劇來呈現,好像很難想像。所以我當初並不認為豫劇能夠完美詮釋小說的意涵,但一整場的戲看完之後,會突然覺得,也許沒有完整的演出小說情節,反而更能讓人有所想像,而且與小說比起來,豫劇演起來比較沒有那樣冗長,以及演員們生動的肢體語言和語氣都能引起廣大的迴響,取代了文字的生硬與沉重感。
       
《美人尖》的開場是一個老人用悲涼、無奈又帶著不甘的語氣來揭開序幕的,這一點很符合小說的寫法,但令人注目的是,舞台的正中央擺著一頂轎子,沒有明亮的燈光,轎子裡坐著頭蓋喜帕的新娘,李家婆婆拿著二戟叉對著轎子又刺又戳的,其他村民則是拿著棍子敲打著轎子,眾人喊著、叫著,此景已在觀眾的心中增添了懸疑感,並且讓人驚駭。
       
一開始的場景是在阿嫌的房裡,吊掛著屋頂與一面門板來做佈景,背景投影一片翠綠的竹林。準備出嫁的她面對著觀眾,坐在沒有鏡面,只有鏡框的梳妝檯前打扮自己,她對出嫁一事感到相當地喜悅與期待,並且因為擁有美人尖而自認為能夠為夫家帶來好運,音樂奏起,帶有木魚的敲擊聲,讓我們一起遁入新娘子的回憶裡…在舞台上,出現了兩個不同時間,但空間同是阿嫌房間裡的場景,新娘在梳妝檯面前回想起母親的話,而另一頭的新娘背對觀眾,與母親對話,音樂慢悠悠的奏著,於是,新娘出嫁了。

陪著新娘出嫁的音樂耳熟能詳,是台灣民謠「丟丟銅仔」,輕快的節奏讓觀眾情緒似乎都很高昂。《美人尖》中使用的音樂多以急促的節奏來增添婆媳對峙的緊張感,而類似木魚的敲擊聲出現次數多,清脆的聲音讓人的心隨之牽引,鑼聲的使用更是讓人心也跟著一顫一顫的。

李家佈景道具有一面牆、神龕上擺放祖先牌位,背景則是李家歷代祖先遺照,大大小小張的投射在布幕上,取代了照片釘在牆面的做法,這樣讓觀眾們都有一種被注視的感覺,而祖先也注視著李家所發生的一切。在新人房裡,背景是一個大大的囍字,但是卻是黑白的、斑駁的,似乎暗示著這喜事是不被重視的。

這次的豫劇演出,用到很多拍攝成黑白的影片,投影在布幕上做背景演出,除了在開始與最後用阿嫌的美人尖做放大特寫取代字幕,在迎親隊伍從阿嫌的村子越過山頭到李家村時,也拍攝了他們走山路的影片,放在布幕上,並且在舞台上擺設了石階的佈景,影片結束後,演員們從石階上走下來,繼續一路的顛簸晃蕩。
音樂的節奏隨著轎夫們的腳步緊湊而急促,當他們原地踏步時,新娘唱著「船似舟…」,背景投影視遠山一片碧綠的樹林。當轎夫散去,燈暗下來,僅僅一道光照在轎子上,又是那懸疑詭譎的氣氛,令人不安,四男四女與李家婆婆上台圍著花轎,一刺一敲,似乎呼應了前面以此為揭幕的場景。
       
黑白影片也使用於交代阿嫌嫁入李家後的情形,配上旁白,我們看到阿嫌與李家婆婆爭鋒相對,即使有了孩子亦不能改善他們的關係,這樣的用法省略了不重要的橋段,但也帶出了孩子已出生這一件事。最後,婆婆和李旺死了,兒女也散了,阿嫌獨自站在舞台上,布幕放著過去的事情,少女未嫁時的開朗、將做人妻的期待,以及在李家的生活,那些過往就如跑馬燈一樣在布幕上做投影,不只是阿嫌在回憶,觀眾也跟著回想,她的一生竟是如此坎坷,而我個人認為,都是她的倔脾氣害了自己一生啊!

在劇中為了符合年齡與劇情的發展,阿嫌與婆婆兩個主要角色服裝都有所不同,當阿嫌還穿著嫁衣時,婆婆是穿著貴氣的衣服,也有珠寶配飾,此處顯現了李家是大富人家之意涵;當阿嫌嫁入李家後,也步入了中年,她身上的穿著卻正好是婆婆穿過的那套貴氣衣裳,而婆婆則不知是因為受到虧待抑或如何,只穿著普通的藍布衫,沒有配飾,顯得寒酸與年老;婆婆死後,阿嫌也老了,家道中落了,換她穿上婆婆的藍布衫,戴著黑色頭巾,沒有飾品,一身樸素。我覺得這似乎隱隱暗示著,阿嫌她步上的路正是李家婆婆走過的同一條路,命運雷同呢!

而看完了《美人尖》,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兩個新娘」的出現,當阿嫌太蓋著喜帕在新房裡等待新郎,一顆心難免興奮好奇,於是後方出現一個新娘,表現出其內心好奇,想張望四周環境的心情。當阿嫌想逃回娘家,那新娘又出現了,但是動作卻好比傀儡似的被操控著,而在阿嫌下定決心要走時,那傀儡新娘亦脫下嫁衣與阿嫌跑了。那分身也許就是阿嫌的內心表現,因為舞台劇無法用文字來表示心中情感的翻騰,於是用了分身的肢體動作來顯現出另一個自己。最終,阿嫌獨自站在舞台上時,分身也穿著嫁衣,站在她身邊,這呈現了一種年老與青春的對比,有今非昔比悲悽之感。

豫劇演的與小說有點不同,但卻更能帶出觀眾對阿嫌的悲憐與同情,書中難以完整呈現阿嫌的感情,但唱詞卻能唱出阿嫌心中的哀戚、不甘與悔恨:

『一世人,風中燭,風來燭滅;山頭日,轉眼間,夕陽西斜。』

『額頭叉、美人尖,一念之差,誤今生。』

        後面不直接說阿嫌死了,而是放出阿嫌與李旺、婆婆三人的遺照,阿嫌的照片在中間位置,大大的一張,換她高高在上看著李家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