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與文學報告

吳元宏299557073

尹新評299550516

黃麒維299550367

陳泫彣298110783

 

 

黃帝神宮

黃帝神宮是由軒轅教主王公永亮先生(民國38年來台)創辦的

 

建廟過程

民國60年位於淡水重建街有一處道場,由於相當靈驗,因此信徒眾多,導致交通阻塞。

後來地主張清泉先生名下有塊寶地,這塊寶地放眼望去正是左青龍(觀音山)右白虎(伏崗)前有巨案(太平洋)後有靠背(大屯山)基地本身是龜頭,所以這個地方又叫做龜角埔

由於風水太好,如果八字不夠重的人住,沒辦法蓋過去。就算在這塊地蓋房子住,也不會發達,因此他變將土地捐出來蓋現在的黃帝神宮,也就是淡江大學後面的黃帝神宮也是全台灣軒轅教的總部。

然而當時張清泉先生所捐獻的土地約300坪,後來由蕭柏煌先生捐100萬加購一千多坪土地,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黃帝神宮。該廟在民國64年正月落成,並在同月九號舉行祭天大典。

黃帝神宮最主要拜的就是傳說中國人的始祖黃帝

另外有三聖人、三觀大帝

備註:黃帝也是神農氏、伏羲氏的後代

 

 

 

 

 

 

廟宇藝術特徵

台灣的廟宇是人民生活的信仰中心,大小廟宇普遍存在台灣每一個鄉鎮村里中,許多的鄉鎮更以廟宇為當地指標。台灣四百多年的歷史,與民間信仰文化息息相關。

黃帝神宮除了外觀造形的莊嚴富麗外,更集合了雕刻、書畫、泥塑等各種藝術之美。台灣木構造廟宇不用鋼釘,完全用榫頭相接,斗形和方形木塊縱橫交錯成斗栱,支撐棟樑,承傳了中國建築技藝。 

廟門前石獅守護和迎賓,龍柱上的雕刻藝術,室內屋頂的藻井,以磚石陶灰泥等製作的磚石窗。台灣的廟宇在建築、雕刻、繪畫上的表現,反映不同時代社會的審美觀念及民間工藝水準

黃帝神宮樓梯及門都有一公一母的石獅子,建築物的上下四方安置天神、天獸鎮守,一樓柱子環繞著龍,龍的爪子有五爪(因黃帝是九龍至尊,地位崇高所以五爪) ,廟宇以吉祥圖案配合石雕、木雕、彩繪等裝飾,發展出居家美學與權威象徵的建築

 

黃帝神宮的活動

正月初一子時:開廟門以及點頭香。

正月初一上午7:元史天尊萬壽,主要會做的就是誦經。

每月的初一,初九,十五,十九,二九,每個月固定這天,也都會有誦經。

正月初九:這天我們稱為開燈儀式,這天也是神明天官的生日。

年底開始報名,廟方會把報名的人的名子,住址等等的資料會寫在燈上,保佑這些人這一年都可以平平安安,順順利利,心想事成,重點是這個燈會持續開一整年。

三月一日:誦經。

三月二日:這天跟前一天,都算是暖壽,一樣也有誦經。

三月三日:這天是太上道祖軒轅皇帝萬壽,也就是黃帝的生日,這天除了跟前2天一樣的誦經以外,在早上10點左右,還有列儀杖,化疏文的活動,所謂化疏文就是廟方人員會把點燈的那些人的名子住址都寫在紙上一起燒掉,算是請黃帝保佑他們這一年順順利利。

七月十日:這天是總教主王寒生教主的冥誕日。

全台灣分布總共有9座神宮,25座宗舍,各地方都會派代表來一起來這(淡水黃帝神宮,因為這裡是總部)誦經,中午會有聚餐。

九月七日:誦經。

九月八日:同黃帝萬壽,這天跟前一天一樣都只是提前活動,誦經。

九月九日:這天是太上道祖(黃帝)的龍昇日,可以注意到的是,跟黃帝生日一樣都是有前2天的準備日,大致上內容跟萬壽日是一樣的就是列儀杖,化疏文等等的

 

十二月二十四:這天稱清囤通常家裡有拜拜的應該也都知道,就是要把光明燈上面的那些名子,地址都拿掉,一年過了要換新的。

最後,就是常常會挑一些良辰吉時來舉辦歸宗的活動,就是早上會先上1.2小時的課程,然後會請大宗伯來請神明,會發歸宗證,寫願詞,有點類似基督教的受洗。

 

附近旅遊資訊

漁人碼頭

淡水舊港竣工於民國44年,漁獲盛極一時,但因淤塞而漸廢置,目前其防波堤仍是觀霞尋幽的最佳景點。省府在民國70年於沙崙興建第二新漁港。其位於海口展望甚佳,漸和淡水燈塔、中崙海堤、石滬角和沙崙海灘,連成一賞景,雅坐,垂釣,協力車和觀賞夕陽的著名風景線。近年來縣府更在防波堤建木棧道並擴建停車場、碼頭、觀光魚市和「情人橋」成為全台最知名度的風景區。像我住在淡水有的時候也會過去那裏,享受一下片刻的寧靜。而且他橋會變色,而且如果跟淡水居民去的話。可以不用停車費。

 

滬尾砲台公園

位於忠烈祠旁,原為淡水高爾夫球場的一部份,由台北縣政府收回,開闢為公園。公園內有一大片草地及有二條枕木步道環繞周圍,清晨及傍晚時分常有民眾在此散步遊戲。另位於九號道路旁新開闢一公園步道可供民眾休閒散步。滬尾砲台公園那裏很安靜,以前大一的時候,有時候半夜會跟朋友坐在外面的涼亭喝酒,因為很安靜。附近又沒有什麼住家,所以不用怕吵到別人,但是一想到那個是中法戰爭留下來的,心中不禁覺得毛毛的。畢竟我不想跟中法戰爭的英魂喝酒。

 

紅毛城

1629年西班牙人由基隆進略淡水,築之一,可謂集古蹟與勝景於一處。
聖多明哥城為其殖民北台灣之基地。1642年據台南之荷蘭人北上驅逐西人,並在該城原址重築今日尚存之城砦,因國人昔稱荷人為「紅毛」,多年後人皆稱其為「紅毛城」。 1661年明鄭驅逐荷蘭後此城略有修葺,清雍正年間也築有今日僅存南門之城牆,唯日後未使用而傾圮。清末淡水開港後,英國人在1867年租得此廢城,大肆整修而成今貌,並以其東側建領事官邸。
戰後,中英斷交,此城迭經波折,經澳洲、美國托管至1980年方由我國收回接管,並評定列為國家一級古蹟予以整修後,開放供民眾參觀。
紅毛城俯視淡水河口,形勢險要,「戍台夕照」素為淡水八景

  這裡其實我沒有進去過,可是那附近是古蹟區。例如淡江高中、真理大學、小白宮等等都很漂亮, 

  目前也是觀光客最愛去的地方,而且他的形式風格剛好跟皇帝神宮對比,因為那附近都是西方建築。

 

 

 

 

 

 

 

 

 

 

淡水老街

中正路老街於民國8889年間進行街道拓寬工程,花崗岩舖設成的人行道,老街居民配合門面復古整修,加上整齊的招牌的規劃,成了吸引觀光客的美麗街道,在老街的入口處有一藝術地標「藝航滬尾」,中段有一座長十六公尺的燒陶藝術牆, 是二0 0 四年淡水藝術節時, 由淡水鎮內藝術家即席創作的燒陶真跡。前行還有紀念對淡水影響很深馬偕博士的馬偕石像公園,沿路更有清水祖師廟、福佑宮、滬尾偕醫館、淡水禮拜堂等古蹟。在老街除了尋幽訪勝,老街內的特色商店是逛街及享受美食的好地方。
老街上面有一間章魚燒,超讚的。不過假日比較多人,像我住淡水可以平日去。

 

淡大宮燈大道

淡江大學昔稱「英專」。戰後創校於淡江中學。1953年經淡水熱心人士捐錢捐地築橋造路,方立校於今大田寮校地。該校並興建此美侖美奐的宮燈大道和宮殿式校舍,為淡水添一勝景,尤其杜鵑花開時美不勝收,每逢假日遊人如織。近年來又有活動中心,驚聲大樓、海事博物館和圖書館的建立,更為此增色不少。

這裡有一個鬼叫做宮燈姐姐。當年他在第三支宮燈上吊。因此每到半夜十二點,他就會問路過的人,現在幾點了。千萬不要回答,否則………..。這個故事是我剛讀淡江的時候聽到的,大約兩三年前的事情,明知道是假的。但從那時候開始,絕對不會一個人在晚上走那條路,寧願繞遠路也不要走。總而言之,那是淡江大學的創始,身為淡江人,知道是應該的~~~~

 

 

黃帝老祖尊像(會這樣稱呼是代表對黃地的尊敬  吳元宏拍攝)

三觀大帝(右開始  大禹)實行禪讓制度,傳賢不傳子(吳元宏拍攝)

 

(吳元宏拍攝)

王公永亮(即王寒生)大宗師  也是蓋廟的人,因為已經過世,所以廟方在他姓之後加ㄧ個公,表示對他的尊敬

 

 

一般我們廟宇的柱子都會鑲嵌龍,至於地位的話,由龍爪數來分,黃帝神宮的龍是五爪金龍,這象徵黃帝是無上智尊,其地位至高無上

參觀到這裡的時候,廟方特地跟我們說圓山飯店的龍爪只有四只。並稱讚當年蔣宋美齡女士雖然貴為第一夫人,但他謙虛的態度,實在很令人稱讚。不過我本人到覺得還好啦!畢竟他不是黃帝,即使權位在高,還是得認。

 

雄獅&母獅的分別

雖然這不是本廟宇的特色,可是有些人(包括我在內)分不出來。所以特別介紹

 

雄獅

雄獅&母獅(黃騏維拍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