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鬃烈馬》的前半場由程派青衣呂洋所飾演的王寶釧,唱腔較為平穩、優美緩慢,而且蕩氣回腸。能夠從中體現出一種淡淡哀愁與委婉之感,充分地表現出王寶釧在長達十八年之久的歲月中,苦守寒窯,悽涼憂愁的內心情感。而飾演薛平貴的余派女老生王佩瑜亦是唱腔平穩,而且聲音較為低沉,可從中感受到薛平貴內心中悲涼哀傷之感。

    中間部分從《算軍糧》開始,由梅派青衣李經文所飾演的王寶釧,就有別於程派青衣呂洋的委婉唱腔,李經文在唱腔的表現上較為流利順暢,有些語氣聽起來反而較為急促,聽不太清楚。而飾演薛平貴的人則從余派女老生王佩瑜換成了楊派老生楊乃彭,唱腔則轉變成了較高且急促的聲音。我覺得有此安排應該是因為《算軍糧》主要是在演出王寶釧與薛平貴向魏虎討一十八載的糧餉,兩人與魏虎互相爭執的過程,因此為了凸顯人物內心的激動情緒,故才換上唱腔較為流利順暢且急促的人來上場演出。另一方面,飾演魏虎的淨角,臉譜畫成了花臉,充分地展現出其奸邪的性格,又在《算軍糧》中表現出輕佻、搞笑的特質。

    後半場是從《銀空山》開始,飾演代戰公主的刀馬旦,身上穿著武服中的硬靠,不斷地揮舞著手中的女大刀,表現出威風凜凜的氣勢。後來在與飾演高嗣繼的武生對打時,更可看出兩人在武打方面的工夫與身段上的靈巧。此外,飾演馬達與江海的丑角,則是將臉譜畫成了豆腐臉,在《大登殿》中藉由說出一些俏皮話,將他們所扮演的丑角所具備的輕佻、滑稽、搞笑之特質發揮得淋漓盡致。而代戰公主與王寶釧在《大登殿》中,兩人在服裝與頭上的裝飾上截然不同,代戰公主在整體打扮上較傾向於清朝滿人所穿的旗袍似的風格,髮型則梳成了清朝宮女的造型,看起來典雅端莊,在性格上表現的較為活潑、善解人意。另一方面,王寶釧在整體打扮上仍是一般褶子的服裝,頭上配戴著閃閃發亮的髮飾,感覺貴氣逼人,性格則較為內斂。

我覺得《紅鬃烈馬》藉由不同派別唱腔的人來輪流飾演同一個角色,使得觀眾可以從不同派別的唱腔中去感受人物內心情感的轉折,逐漸將情節推入最精采的部份,並且由各種不同的角色所畫的臉譜以及所穿著的服飾中,去了解每個角色所要詮釋的性格與身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