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早在一個多月前,可以在台北街頭看到《水袖與胭脂》的宣傳旗幟飄揚在台北市,一個興奮下趕緊請兩廳院的同事幫忙購票,201238號國光年度大戲《水袖與胭脂》首演於中正紀念堂,很幸運得買到首演場,同時倒數開演日的到來。

開演前半小時,王安祈老師有一場劇本導讀,很可惜我趕到的時候已經接近尾聲,只好忍痛放棄導讀會,先去尋找位置入座,在觀眾席中可以看到有各式各樣的人前來觀賞,對年輕人來講,這劇本是活躍的,對老戲迷而言,這劇本是跳脫傳統。

國光大戲伶人三部曲中《孟小冬》講的是唱戲的演員,《百年戲樓》討論的是戲般的傳承與人性的背叛,《水袖與胭脂》是唱戲的精神寄託。

一個暗場下來,人聲躁動漸漸平息,隱約可看見舞台空間懸掛幾件戲衫,人人皆昂首觀望,接續開場。

梨園仙山為戲的初終,太真仙子為此座仙山主人,仙山內人人都會唱戲、都愛唱戲,人人都是戲癡,就連吵架就用唱戲替代。身為太真仙子的楊貴妃雍容華貴,大紅的服飾美到讓人興嘆,這樣的美卻帶著哀愁,這份哀愁來自她和唐明皇之間的愛恨情感。唐明皇喜愛戲曲,在宮內建梨園成立戲班,死後成戲班及眾伶人的守護神,他只能在旁觀望,無法介入伶人的表演功夫,這樣的身分差距讓唐明皇與楊貴妃兩人之間情結在戲班間得以宣告,戲班「行雲班」在梨園中演出「馬嵬埋玉」這段子,便是在宣告貴妃最深的心結,與唐明皇心中最深的痛。當這個心結這個痛得以解放時,楊貴妃最終得以解脫,唐明皇得以善終。

劇中有幾個要角令人深刻,祝月公主便是其中之一,祝月在梨園裡頭一直想要演一齣,但她始終都不是第一人,只能在一旁參與,但是她的熱情、她的活潑性格讓他人無法忘懷。戲班的無名公子也同樣熱愛唱戲,這個角色讓我不禁想到港片《霸王別姬》中段小樓對程蝶衣的評價:「不瘋魔,不成活。」對唱戲的熱愛讓人有此感受。老班主的忠與癡看得我不禁一頭鼻酸;跟在楊貴妃旁的宰相安祿山基於私心將戲班全毀,連喜神的彩衣都燒到只剩半截,其用心之狠。

另外一般很少提到的十八王子在這裡也提到他的心酸與不甘,楊貴妃原為十八王子的少妻,在七夕七巧節時遭父親唐明皇相重,就這樣父奪子妻,身為人子的十八王子無法拒絕,身為人夫是心懷不甘,這樣的糾結也在楊貴妃身上重蹈覆轍,就此為「馬嵬埋玉」埋下伏筆。

楊貴妃與唐明皇的「馬嵬埋玉」是《水袖與胭脂》的最初與最終,由這個故事貫穿整齣戲,身為唐明皇最愛的楊貴妃,在面臨國事時,唐明皇會選擇棄她還是保她,在這當中所蘊含的情緒情感讓楊貴妃抱持的「情」是這太真仙子的靈魂深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