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詩的賞析
徐志摩: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裏的豔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樹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裏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沈默,沈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是我一項中最深刻的一首詩,可能是因為高中老師在上這首詩時,我剛好也在上課吧,第一段,他寫久違的學生告別母校時的離愁。徐志摩連用了三個”輕輕的”,使讀者能深深的體會到它就像是風一樣,踮著腳尖,悄悄的來又悄悄無聲地離去,最後幻成”西天的雲彩”。第二段到第六段徐志摩在康河裡划船,河畔的金柳,軟泥上的青荇,樹陰下的水潭,一幕一幕的映入眼簾,他將”河畔的金柳”想像為”夕陽中的新娘”,將無生命的景色擬人化了,將清澈的池水擬作”天上虹”,最後變為”彩虹似的夢”。第五第六段,徐志摩換了個意境,運用”夢、尋夢”,”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班斕裡放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四個疊句,將這首詩表現得更加有韻味。最後一段來以三個”悄悄的”與首段來呼應。瀟灑的來又瀟灑的走,揮揮衣袖,不帶走任何一片雲彩。從整體的意象到細部的意象,在徐志摩得用心經營下,帶讀這進入這美麗的詩內,讓人徘徊其中,令人沉醉不已。
全詩七節,四行一節,韻律上抑揚頓挫,朗朗上口,這優美的節奏在讀者的心理餘音繞樑,詩人與景物天衣無縫的合而為一,讓人體會到徐志摩詩的美麗之處。
讀完這整首詩,就感覺像真正置身於康橋,跟隨著徐志摩,從他的角度去看那時的美好,充分的感受到他那詩的美麗,除了他以外,我想應該沒人可以用如此的文字來表達出如此美好的意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