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新劇團-白蛇傳(金山寺)
故事簡介:
相傳中國峨嵋山上有隻修鍊千年的白蛇與青蛇,幻化主僕人形,到杭州西湖遊山玩水,白蛇見許仙年輕俊秀,心生愛戀,便以借傘為由,由小青促成姻緣結為夫婦。金山寺法海禪師告誡許仙其妻為蛇精所變,並設計讓白蛇飲下雄黃酒,使她原形畢露,許仙嚇的魂飛天外,後來雖經白蛇千辛萬苦仙山盜草救活許仙,仍阻擋不了許仙躲避金山寺,投奔法海禪師。白蛇見許仙一去不回,便率青蛇同赴金山寺,懇求法海釋放許仙,法海認為人蛇不能通婚,執意不放,於是白蛇施展法力,水漫金山,引發一場水中神、妖大戰。
〈出自台北戲棚當天門口的簡介〉
〈白蛇傳〉的故事,連我這種不愛讀書的小孩,就算是以電視劇、電影、卡通、故事書的不同形式,從小到大都該看過數十次了,所以我相信詳細內容就不必再複述了,重點在於我倒是第一次用傳統戲劇在看白蛇傳,表達的手法確實不太一樣,首先是「蛇」!像我這種愛科幻愛怪物的人,會選擇白蛇傳來觀賞的主要原因,當然是想看他們如何詮釋故事中的蛇,戲裡把蛇演得真好,無論是道具、化妝、戲服都是非常的用心,再加上演員的真功夫,這可不是開玩笑的,不像故事書或是卡通,等你把圖修倒了最完美在放上去,不是電影裡NG了無數次的鏡頭再呈現出最完整的畫面,這樣的傳統戲曲,每一個的演員,大到連續武打後空翻,小到調情時的羞澀表情,所有動作都在台上的每一刻真實呈現,就連後來的蝦兵蟹將也是栩栩如生。其實戲的後半部主要都是在與法海的打鬥畫面,中間有許多劇情似乎交待得很快,不過這剛好正何我意,各種驚天動地的大場面,完全不輸電影特效,一個多小時看得很過癮,開始好奇為何這樣實力派的經典文化會慢慢在新世代被淘汰了。
看完戲後我還有想到,關於音樂,如果是歐美電影或影集,背景採用西方音樂還算合理,但不知道有沒有人觀察到,許多華人的影視作品,演得是華人、講的是中文,但為何背景音樂大多還是以西方音樂為主,傳統戲曲中我最高興的其中一點,就是保留了精彩的國樂,希望這能繼續成為讓我們驕傲的經典文化,而不是時代的眼淚。
最後,這學期修了「戲曲選」這門課,不管怎麼說都是滿值得的,雖然沒有強硬的考試或是上課規則,不過每週老師努力的講課都多多少少對大家有一定的渲染作用,至少〈搜孤救孤〉、〈盜仙草〉以及〈百年戲樓〉中的「小雲仙兒」、「老班主」這些,都成了同學間會討論的話題;期中後的「臉譜」,也讓我瞭解原來其中的奧義之深,很多以前看過的紀念品、商品或是擺設佈景都不是垃圾,而是頗有深度之藝術;期末前的「看戲」這活動更是重點了,人家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就是這個道理吧,都已經修了戲曲選,整學期如果連部戲都沒看過起不是被人笑死,回想上次看戲印象中是小學的時候,爸媽帶我到國家戲劇院,整部戲的片名和內容我全忘光了,只記得從頭到尾是我聽不懂的閩南語,和一句貫穿全戲的台詞「柴米油鹽醬醋茶」,事隔多年,這次看完戲確實是有所感觸呀!
中進四 201017075 謝汶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