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因為作業的關係,所以這次又有機會到中正紀念堂看戲,這是算是我第二次的看戲經驗了,因為之前也修過老師的戲曲學課所以也去看過歌仔戲。而這次看的戲是「梁祝三部曲」,劇情主要就是在演梁山伯與祝英台的故事,所以故事內容大致都有所了解了,但是有趣的是到了現場才發現跟我遠本想像的不太一樣,因為這次的表演團體是「王友蘭黃梅調戲劇坊」,而他們第一部曲是先以合唱曲加入國樂的方式來演出,其中的大提琴、枇杷是我最感興趣的,因為他們聲音很明顯,也能帶動現場觀眾的情緒起伏,加上高維洋老師與其他五位演唱者的合唱,完美的表現出梁祝間的情誼。而在合唱團表演結束後,接著就是黃梅調的演出了,飾演梁山柏與祝英台的分別是團長王友蘭與副團長王文燕兩位。其實看完這次的表演後我個人還滿喜歡黃梅調的,因為主要是黃梅調的唱腔曲調相幫的豐富,它的音樂性也比較強,因此比較不會像傳統的歌仔戲那樣的無聊或是聽不懂,而且他們在演出的時候我竟然也能哼上幾句之前聽過的曲調,這點讓我自己也覺得很訝異,也因此引起了我觀看的興趣!

這次我觀看的梁祝三部曲黃梅調的演出的橋段有:三載同窗、草橋結拜、英台抗婚等劇情,其中我最喜歡的角色就是他們介紹的新生代演員傅爾健所飾演的「四九」的角色,因為四九身為梁山伯的書僮,但他在劇中的個性是非常幽默可愛的,常常會講出一些會讓人會心一笑的話,因此讓我覺得整齣劇更加的好看,不會像以前的歌仔戲那樣的沉重攏長,而且他的演出方式感覺很輕鬆自然,雖然他年紀輕輕,但卻能有如此精湛的演出,想必他在私底下一定苦練很久才能有這樣的表現,所以我覺得他很厲害表現的也很好看,讓我印象深刻!

最後就來講解一下梁祝這齣戲劇吧,梁祝這部戲不只在台灣有名,在香港或兩岸都是家喻戶曉並且都會唱上幾句的戲曲,香港更有導演將梁祝改拍成電影,將唱腔編曲重新改編,這齣電影在香港跟台灣都造成影迷的轟動,也讓黃梅調電影有所發展,在影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在觀看的同時,我旁邊坐的是一位老爺爺,我其實也仔細的觀察了這位老爺爺,他雖然已經滿頭白髮了,但在觀看戲劇的同時他也會一邊跟著節奏數拍子一起唱,到有趣的橋段時他也會哈哈大笑,表演結束時他給予熱烈的掌聲,可見梁祝這部戲劇在當時有一定的影響力,才能讓這些爺爺奶奶到了現在還抱有像現在這樣的熱忱跟興趣前來觀看。看完這齣表演其實我滿感動的,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台灣的歷史,每一段演出都看得出演員的認真努力,他們因為熱愛戲劇,不管是看戲的或演戲的都是對戲劇的一份喜愛,這樣的精神真的很感動到我,雖然我只是外行的去看熱,但是我還是被現場的氣氛給感染到了,這樣的表演方式不僅拉近了表演者與觀眾間的距離,也讓一些初學的觀眾像是我,有一些覺得有趣或好看的感覺,所以我覺得整支王友蘭劇團的演員都很厲害也很有實力,看完他們的演出讓我對黃梅調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也讓我更喜歡看戲了,因為我發現看戲能了解到台灣的一些歷史文化,不管是什麼主題的演出,對於我都是一種新的體驗,也能讓我對戲曲有更多的了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lkanddrama 的頭像
    Folkanddrama

    Folkanddrama的部落格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