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夜色籠罩台北繁華的街道,迎面而來是十一月天刺鼻的溫度。此時布幕正緩緩升起,燈光暗下,台北社教館的表演廳即將上演豫劇版的三打陶三春》。看辣旦張瑄庭如何讓威武沙場的將士們,各個俯首稱臣!

  因為選修鄭老師的戲曲選,又適逢台灣豫劇團一甲子特別公演,第一次買票欣賞中國古典戲曲!以前不了解豫劇是甚麼,總覺得中國戲曲聽不懂,不管對白還是動作都有很深的內涵和專業,感覺會演的特別久…因此看表演之前還很擔心自己會坐不住或睡著。但事實上並非如此,從第一幕到結束我深深被每個橋段吸引著,也很想跟大家分享欣賞完豫劇版《三打陶三春》的觀後感想。我把心得分成三部分做探討:故事大意、人物性格和音樂、故事寓意。

  故事開始於中國宋朝建國初年,宋太祖和趙匡胤論及鄭子明曾在瓜田和陶三春的姻緣。哪裡知道鄭子明光聽到陶三春的名字就慌了手腳,原來當年因鄭到瓜田下偷瓜解渴,被陶式發現並大打出手,鄭子明被打得落花流水,事隔幾年鄭仍餘悸猶存。但姻緣既已訂下豈能反悔?於是趙匡胤、鄭子明打算先派出武將高懷德在陶三春進京的路上攔截她,好削減陶式的銳氣。往往被視為天不怕地不怕的沙場勇將,竟不敵陶三春一介女子的功夫!高懷得徹底輸得五體投地,還不得已坦白是鄭子明的計畫,反而激起陶三春生氣又難過的心情,一路殺到皇上面前大膽直言要和鄭子明對質。一陣大鬧宮廷後,皇上、趙匡胤、高懷德、高懷亮個各拜倒在陶三春的大槌子下,並答應幫助陶三春和鄭子明立即完婚但卻瞞著鄭,大家被陶式打敗的實情。洞房花燭夜,鄭子明正沾沾自喜陶三春已乖乖馴服,打算自己也來個下馬威,於是對陶式立下種種家規。原本就滿肚子不服氣的陶三春,便和鄭子明大打出手!後果仍然還是陶三春勝出,但在打架過程中也溝通彼此的誤會,陶三春說出鄭子明的缺點並立下鄭家的家規,兩人言規和好。

   本齣戲劇人物性格鮮明,且透由豫劇專業動作和配樂把個性和心情發揮得恰到極致,令人拍手叫絕!主角陶三春是鄉下姑娘,因一次偷瓜事件和鄭子明結下姻緣。可能因為是鄉下長大且和獨自撫養弟弟長大的獨立個性,陶三春自小習得一身好武藝,從出場到結束陶三春的服裝都是簡便舒服的裝扮,有別於一般女子的氣質,講話口氣和動作都表現出不拘小節、豪爽的性格。但畢竟還是女人,雖然事隔多年,但陶三春還惦記著和鄭子明的婚姻,並等待著早日和鄭團圓。不管是等待期間、聽到可以進京完婚或因鄭要制服她而難過,種種情境卻又透露出陶式小女人的一面,雖然平時大剌剌,仍在這方面表現出細膩的情感和想法。

   鄭子明武將出身,習慣軍事生活,所以整齣戲上呈現的是一種粗魯的儀態。愛面子,充分展現中國傳統大男人主義的思維,但面對陶三春卻又表現出卻怯懦害怕的一面。戲份多放在他的內心對於和陶式婚姻的矛盾,不是討厭她,礙於她潑辣的性格實在是和自己粗獷愛面子的個性相衝。但也有鐵漢柔情的一面,對於高懷德前去挫陶式銳氣的計畫,雖是贊同但又千叮嚀萬交代不可傷害到陶三春,從這裡也可看出鄭子明還是對陶三春有感情,且對於對方是女人還是有惻隱之心。劇中配樂都是由國樂團現場演出,根據不同情境和人物個性,演奏不同風格的音樂,例如縣令帶差役們前去接陶三春進京完婚,趕路的氛圍不只由動作呈現,透過短促節奏和不斷的鑼聲讓觀眾也深刻感受縣令趕路的辛勞。

   故事中心圍繞鄭子明和陶三春的姻緣,衍生出因誤會而導致陶三春三打皇帝和武將們的情節。陶三春的角色可以用現代女性的觀點思維,在宋朝男尊女卑的環境下,既然有女子敢這樣對待自己的丈夫和高官大將們,我覺得這樣表現出女人不會壓抑自己的感受,對就據理以爭不畏權勢。當然也不是無理取鬧或單純潑婦罵街,戲劇最後陶三春對鄭子明和鄭家子孫的表白和期許,就是希望他們不要懦弱要有責任感,既然是出身入死的將士們,就更應該好好面對自己愛的人,不能都用暴力或脾氣壓過對方。

   經過這次難忘的豫劇洗禮,讓我對中國傳統戲曲不在存有刻板印象,透由傳統特殊的服裝和唱腔也能表現出現代思維,真的讓我大開眼界!也深刻體會出台上十分鐘,台下十年功的道理,看著演員們柔軟的身軀和矯健的動作,能蹬著那麼高的鞋又唱又跳的真的不容易,很謝謝老師和台灣豫劇團給我如此深刻的體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Folkanddrama 的頭像
    Folkanddrama

    Folkanddrama的部落格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