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闇河渡》是改編自《陰陽河》的一部戲,劇情上大致都是相同的。整齣戲在角色的描寫部分很精采,主要角色有強烈對比.而配角則襯托整個故事的進行。女主角是因為冒犯月神而被困在陰陽河挑水受罰的李桂蓮,遇上了對她心動的男主角其一鬼差倪木,為尋妻子而誤闖陰陽河的男主角其二丈夫張茂深,三人因為”情”這個字而被困在了陰陽河這個地方動彈不得,唯有”無情者”月神可以來去自如。整齣戲不時穿插唐明皇和虞姬兩人同樣為情所困在此的戲分,點出無論是身在哪個時代哪個階級的男女們同樣都是為情所困啊!

 

只是有些地方我認為添加的不是很好而且還有點反感:穿插在整齣戲中的”幽靈舞者”們,身穿現代感極重的黑色長袍不說,又加上鬼魅的面具,這和整齣戲的其他演員服裝不協調,也或許是編劇想要有別於以往所以才刻意加入的現代感吧;其二是幽靈舞者時不時的穿插在整齣戲中,有時講了幾句旁白便飄過去,或是擋在其他主角旁邊,旁白講的有氣無力就算,擋在整個主視覺前面感覺重點都不見!但這也是改編劇本會遇到的大挑戰:是要忠於原著呢還是大膽創新?這其實都端看每個人的接受度。

 

像這類劇情簡單著重在演員的戲碼自是有亮點,改編的故事也會和前面的版本來做比較;吳興國和京劇皇后戴綺霞的演出,戴雖高齡,但有段”踩橋挑擔子”可難不倒她;吳興國有段武老生的”搶背”也是不輸!雖然沒有現場看過他們的版本,但國立台灣戲曲學院京劇團這次將陰陽河重新搬演,也算是讓我見識到經典挑水的段落了。整體來說,雖有挑水的橋段讓人眼睛一亮,劇中三大要角的個性也在台詞或整體服裝及妝容上表現出來,可是將鏡頭拉開角色後,後面整體的舞台效果好像就沒有搭配的那麼好;舞台美術設計的施工忠昊提到他是”以台灣傳統民俗的紙紮藝術為創發點,既突出陰間的人文色彩,又符合環保意識,在寫實與寫意間襯托演員細緻的表演功力” ,聽起來的確是結合台灣工藝來做為發想,只是所呈現出來的效果沒有達到融合感,變成”舞台背景是舞台背景,主角是主角”這種好像他們在錯置下演出的錯覺。

 

其實那天我們一入席等候開場時,看到的舞台燈光整體上是深藍色,布景上高掛的月光是從剪紙後放透出微微的柔黃光,兩旁的煙霧器製造出煙霧瀰漫的神祕效果,所以在開場前滿期待整個舞台:但等到旁白一下,主角一登場後聚光燈一開,整個感覺就不對,好像強光把所有的缺點都暴露出來了……。不過在主角台詞的表現上倒是認為恰恰好,編劇溶入了一些時事像是陰陽河旁客棧的店小二還提到了他們店裡可是不用”大統花生油” ,諸如此類的搞笑橋段,說實在這對於平常不看傳統戲起的觀眾來說多了一份參與感;這總好過一整齣戲下來聽不太懂演員們到底在唱什麼來的好,這部分將現代與傳統結合的相當不錯,也不會讓人感到突兀。

 

期待能有更多這類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戲劇出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