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怕鬼嗎─六個一絲靈識一點真情的鬼故事《聊齋》

    我想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半夜上廁所時總覺得鏡子裡的我會跟半夢半醒的自己說上幾句話;害怕晚上接到陌生人的來電,而跟我說話的人說不定跟本就存在;一個人開著車在夜晚的山路上也總怕著路旁招手的人。

    「先別管事實,您覺得今晚在劇場看到鬼了沒?」在等待劇碼開始前,我隨意的翻翻節目劇本,裡頭回饋問卷的第一句話就足以使我崩潰。我是一個人來的,由於晚到了一點,所以坐在最邊邊的位置,這場地大,觀眾少,顯得更為沉。一個舞台,一個廣大的觀眾空間,而所有人都擠在舞台下那個占地不到十分之一的地方聽著戲,戲的內容是在說鬼,說你,是鬼的你怎會錯過如此精彩的機會讓它溜走呢?

    我看了看旁邊,那空曠的椅子上,沒人,沒人…

    以為這場戲是古裝的劇,但第一個出場的“優”卻並未化裝,他以日常的口吻來演示,女扮男,訴說著個故事,中間又分飾兩角,看的真是過癮,緊湊的劇碼和情緒瞬間的轉折,我在心內拍手讚嘆。故事是說一位男子,因小時後的青梅竹馬小鑾在十四歲時無疾而終,毅然決然當個與情字沾不著邊的道士了。這十多年,他除去妖魔、煉化厲鬼不計其數,已是半仙之體了,但在三年前,他遇到了小鑾,沒錯,正是他的青梅竹馬小鑾,這時他應當收服這個冤魂讓祂灰飛煙滅的,可他並沒有。聽了他們的對話,小鑾其實是一直跟在道士身邊的,祂日思念夜也思念著他,可惜她是鬼而他是道士,「我也多想見到你,可見了你又如何呢?你是個斬滅魂魄的道長,你要煉化我嗎?你要把我對你的思念就這樣消滅了嗎?」祂說。

    這世上彷彿有種宿命,是誰也控制不了的,它卻讓最單純的事,成了最複雜的事。

    第二場,“旦”出現了,她看起來好美呀,平時在上課的時候總覺的化那些妝真是有點誇張,沒想到現場看,真是那樣的好看,我看著她,在台上舞動,雖然是穿著鬆垮垮的戲服,但那樣還真美麗極了,沒有特別的展露身體的曲線,但卻也看得出來衣服和人融為一體的剛好。她唱著我聽不懂的調子,就連她說話時我也聽不懂,我很努力的去聽,像在聽英文節目一樣,努力在尋找與腦子裡的單詞相連結對應的字來,可我還是聽不懂,我也只能聽她的歌喉啦。發現她竟沒用麥克風是更大的驚喜,讓我聯想到戲曲的來源,以前人沒用麥克風,台上演戲的人得用真音穿透台下嘈雜看戲的人的耳裡,想起來可真是佩服。

    這次的戲是由六場小短劇組成,每一場戲都是在說鬼,演員只有三位,“優”、“旦”和“琴”,他彈得是古琴,我也是學琴的,可這真是我第一次現場聽古琴的聲音哪,他邊彈琴邊說故事,也是給了我全新的體驗,用旦這個角色結合古琴,也是第一次見識呢。

    這六個小劇都是在講鬼,第三齣是在說一位男子取得一位美嬌娘,但因為實在生的太美了,因此別人總跟他說他的妻子要個妖異、吃了人心批人皮。

    我們彷彿都活在別人說、別人說的世界裡,人說,人總是說。妖兮異兮,妖異深情,與人何異?

 還有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是第六齣,一個深情的女鬼,在夜半裡等著祂的情「人」,等呀等,有人看不下去了,就告訴祂,他不會來了,「他會來,他與我許下了生死約定,待還陽要成就一世姻親」祂說,終於他是沒來,太陽也把祂的魂魄吹散了。

    人為了情可賭上一世性命,可鬼為了情,可是賭上了來是在生輪迴的魂魄。像劇中那人的

勸告,「這年頭,鬼騙人的功力遠差於人騙人的功力,與其相信人不如信鬼,鬼說了真話沒人信,人吶,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說的真真假假天花亂墜鬼話連篇倒是鬼也都信了」。

    聽了這場戲,心裡收穫良多,在回家的路上一直捉摸著這些故事的意涵,特別的古戲與現代的結合不用說,利用鬼來諷刺世人,應該說,警示世人,聽戲的人,雖然今天的戲碼沒有一篇是出自蒲松齡的聊齋,但我總算知道取名為聊齋之意了,是個值得回味的一場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