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古典戲曲評論 (65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主 排:王辰驊、黃鈞晟   編 劇:黃昶然

劇情大綱介紹:故事年代:清末民初 1911年(中華民國剛成立)

小伃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底洞>>

主演:台北新劇團

絢瀨 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內容是說唐僧率徒弟三人往西天取經,沿中屢遇妖怪每次都有驚無險,全賴悟空解救,一日路過陷空山無底洞,唐僧被玉鼠精(地湧夫人)擄進洞府,欲吃其肉得成正果,因悟空尋找唐僧而與玉鼠精交手,惟因鼠精道法高強,悟空祇得請出貓神幫忙,得以順利收服玉鼠精。

開場以飾演玉鼠精(地湧夫人)在舞台上表演空中柔體的特技,使全場看得如癡如醉,表演者的身體柔軟度真的是讓人印象深刻。而其他配角飾演的玉鼠精的手下,在臉部的化妝及服飾有做改動,相較於傳統戲劇上的妝,更加的可愛和生動,畢竟在台北戲棚這有許多不同國家的人來觀看。

絢瀨 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無底洞之貓神大戰玉鼠精   200010139 焦凡芸

 

小伃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上學期,剛接觸戲曲選,起初覺得戲曲就如同我小時候在廟會看的野台戲那樣,就是一些穿的特殊服飾換了一臉看不懂的妝容,在台上又唱又跳,出現武打戲,就會拍手叫好。

  

小伃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度造訪城市舞台,想起首次觀賞古典戲曲演出的情景,比起當時的懵懵懂懂,現在對於戲曲有了較深入的認識,而比較特別的是別於以往所謂傳統的演出,現代化科技的加入,使整體更加豐富令人驚艷。

主角何生與左先生、方先生兩位仙人開始一連串驚奇的遨遊,這之中有幾次與眾仙人一同唱遊的畫面,約二十人一同在舞台上,合唱時的樣子真有熱鬧的感覺,仙人們一面舞歌一面飲酒款待何生,紛紛回憶起以前還是凡人時所遭逢的不幸,

絢瀨 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次去看一部很特別的戲劇它融合現代科技的戲劇,1647年清初劇作家-丁耀亢『野鶴齋傳奇秘本』的『化人遊透過台灣戲曲學院改編成京劇並且突破歷史,目前最流行的穿越劇早再三百多年前的清代就出現了只是未搬上舞台演出,這次很高興能透過現代科技來呈現表演

舞台位於城市舞台位子在一樓倒數第二排,雖然無法近距離觀看演員的表情但是透過肢體可以感受到角色所傳達的意境,由於化人遊中「化人」是指會幻術的人,在表演時常常透過投影動畫的方式展現幻境,一開始鯨魚的出現就是透過投影在布幕上的水墨畫加上波濤洶湧的海浪燈光交錯而成在海浪拍打的同時噴出含有香氣的煙製造出身在海中的冰涼感,有4D的效果,故事內容在敘說主角是一個讀書人一直對國家有著抱負與理想希望找到知己與伯樂但是都找不到能與他談心之人因此踏上旅途四處尋找知音在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即考驗透過神仙會遍歷代名士名姝,看到西施和趙飛燕不同時代兩大美人,互諷對方滅國誤代;李白、曹植文傳後世,卻都嘆不得志;屈原只能在葬身所在的魚腹尋得理想國讓主角領悟一切歷史地位,端視從我們觀眾的角度來看,主角跟作者終能超脫亂世心緒得解脫,現今的生活中有的人也是這樣在工作中無法得志漸而對生活開始消極,我覺得心態部去改變到哪裡都是一樣,改變自己的心就可以向最後主角和作者一樣在的這亂世中找尋照到屬於自己的平衡點,有趣的是故事內容主角與作者丁耀亢有一曲同工之妙,丁耀亢遭逢明清改朝換代有這個複雜的心境,於是透過遊仙詩歌傳統,寫「化人遊」來寄託自己的心志在演出過程中每一次海浪的洶湧就會從頭頂噴出煙利用清香的氣味影響,訪佛我們就在海浪旁邊感受水氣的洶湧,之前少年Pi是講一個少年遇到船難在海上漂流所遇到的奇景,在『話人遊』中故事也是發生在海上,有中西比較的意味只是『化人遊』在以前因為有些場景較科幻在古代無法演出,但是透過目前的科技還有視覺藝術規劃、善用多媒體投影、現場隨不同場景放各種香味等創新作法,讓人有科幻的4D感,最近課堂上常常探討要如何結合現代,我認為傳統的戲劇不改變本質但是透過場景、氣味還有投射等等科技的助力讓傳統不在那麼死板版,現代人的娛樂發達我們的口味越養越大,透過這些科技希望能把年輕人在拉回傳統戲劇中,雖說比不上電影但是不能在這樣一成不變,有效的結合讓演出過程中更活潑更有互動

絢瀨 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個學期,因為修了戲曲選而去看了人生的第一場京劇《金山寺》,當時對京劇可說是一知半解,所以很多地方都不懂,但依然被表演所感動與佩服,以為是一些精英或文人才看得懂的戲曲,居然可以讓我跟隨行的同學即使到現在都還回味無窮,這其中到底有什麼魔力,到了這個學期,終於明白是因為融入了現代化的元素,因此,為了更明白到底還可以怎麼表現現代化,我又再次和同學一同踏進了台北戲棚,觀賞《無底洞》這齣京劇。

 

絢瀨 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那天下起了小雨,我從桃園一路搭車至台北,公演地是位於小巨蛋旁的城市舞台。朝著人潮流動的方向邁進,我逐漸沉澱心裡的焦躁,對於專業的舞台演出,總是懷著一股敬畏,夾帶著期待的心情。京劇,於我而言是舊時代留下的記憶,是小時候和爺爺奶奶透過老舊電視所見殘留的影像,模糊著,卻又勾動一些道不清的情緒。

  人都說看戲的是傻子,我想,如我這般門外漢的理解,也就是傻傻地看著戲台上的劇,但那些愛恨交錯,卻直直地撲面而來,戲中人不清,戲外人看的一片清明。忘了何時,從哪兒看到過一句話:「戲子,演的是別人的人生,想得到真心相待的人,是癡心妄想。」他們這樣的人,就像是金玉的光照出的影子,流連在人群間調笑,在他人眼中如螻蟻般渺小,卻是真真實實的反應出小人物的悲涼。

榛(シ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化人遊》是改編清代傳奇小說作家丁耀亢的同名著作,這也是第一次將其著作改編為京劇。《化人遊》當中的主角何生為了求道在海上漫遊,在海上漫遊的這趟旅程中,何生巧遇了神仙,也歷經了遭鯨魚吞肚的掙扎、在魚腹中遇見屈原,並和李白、西施跟趙飛燕同遊,最終渡化成了仙。

 

fsa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5/5/9 薪傳歌仔戲劇團-薪傳經典再現大稻埕<山伯英台>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第一次進劇院看戲,看看四周都是老人家,沒幾個年輕人,瞬間覺得我有點格格不入,雖然我從小就有聽說過歌仔戲,但是從來沒真的看過歌仔戲,一開始我以為我會看到睡著,沒想到歌仔戲這麼好笑又好看,覺得演員好厲害,要一邊演戲要一邊唱歌還要一邊跳舞,而且就連音樂也是現場伴奏,

 

eef2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梁山伯與祝英台是大眾比較熟悉的故事,以前是以連續劇、文字等以現代化口吻詮釋這淒美的愛情故事,這是我第一次看歌仔戲,也是第一次以傳統的方式去觀賞這齣戲,在現代社會環境的改變下,歌仔戲漸漸沒落,已不再是社會大眾的主要娛樂。

  因為本身並不是中文系,平時也不會接觸到傳統的表演藝術,其實很驚訝到大稻埕戲苑的劇場看到的是客滿的情景,台下的觀眾以熱烈的掌聲為台上的表演者喝采;觀眾有老有少,跟我所想像觀眾是以老年人為主的情相完全不同,在我旁邊是一位很年輕的女孩子,隨著文武場所彈奏的音樂,他的腳輕輕的跟著踩拍子,這是一種對旋律有強烈的熟悉感與喜好會有的動作,或許歌仔戲不像我所想像的那樣沉悶無聊、乏人問津,也或許歌仔戲正在跳脫傳統刻板印象,用更精緻的方式重新向年輕人發聲。

eef2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我第一次踏入劇場,對京劇的接觸時間不是很長,還是無法習慣京劇特有的唱腔和曲調,深怕聽不懂唱詞,而影響到對劇情的理解,所幸在選擇時,特意挑選了一部熟悉的劇本,使我能快速進入。觀賞當天進到劇場後,位子已有八九分滿,使我訝異了一下,原來普羅大眾所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故事,還是能一再吸引觀眾,群眾中大多數除了老一輩的,還有些是青年學子們,原來京劇所涵蓋的年齡層很廣,不再只是侷限於年長者。

  燈光驟暗,觀眾靜下,伴奏響起,布幕拉開,整齣戲隨之開始。〈山伯英台〉講述的是淒美的愛情故事,在去學途中,山伯與英台偶然結識,並義結金蘭一起生活一起讀書,長久相處下逐漸萌生愛意,直至英台主動表明為女兒身後,兩人才真正確立彼此的感情,可惜兩人的感情不被父母所接受,因而造成了悲劇。

eef2015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MG_6567  

 

kumosan99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民國初年一間名為太平的標局由乙峰開設,原本標局做正當走鏢,後來開始接收黑貨,乙峰的拜把兄弟老沙想將此舉報上官府,乙峰執意不聽,最後遭他人謀殺。老沙卻因此背負莫須有的罪名,從此銷聲匿跡。事隔十六年後,乙峰的女兒乙伶長大成人,卻成天只想找出殺父仇人,乙峰的另一拜把兄弟老薑將乙伶一手帶大卻三不五時就受到質疑是否就是殺人兇手。同時大清吏律碰上了民國政府,剛考上劊子手執照的一刀,因為廢除了殺頭制度便沒了工作。四處遊蕩的一刀,正巧被一位隱退江湖的職業殺手-老沙看上那只要砍一下,就便能切斷所有東西的絕活,於是老沙便收留了一刀作為徒弟。之後老沙回到鎮上,希望能洗清冤屈,便找了一刀替他繼續查案。某天,乙伶、老薑、一刀及老沙四人不約而同的在客棧相遇,原來,老薑與老沙兩人是舊識。此時,客棧一名女工走了過來,老薑與老沙倆人瞧見了她,發現她竟是乙伶未身亡的母親?老薑故作鎮定地帶著乙伶離開客棧。乙伶與一刀倆人雖然是一面之見,相互卻是一見鍾情,他倆相約出來,並約定要學會對方的語言才結為連理。老薑與老沙倆人又再度約到了客棧,老沙在老薑的逼問下,才說出實情,當年只殺乙老爺一人,並沒有殺了乙母,只是讓她失去記憶。老薑相當生氣,認為老沙違背當年的約定,而乙母在遇到了親生女兒後,漸漸恢復了記憶。

  這部戲曲是一個在探討人生態度的故事,用生命中最激烈的愛恨情愁,對比出我們生命中那些細微平靜的美好。這齣戲的導演是一個二十出頭的年輕小夥子,他將原本平靜的主題變得不再平靜,而是充滿了生氣蓬勃,充滿著創意與熱情。在架構上,大膽的以東西方戲劇做結合,由舞台劇的表演方式再融合了京劇符號性的佈景與服裝,以身段演義著故事劇情。這已經是一齣不同於以往古典京劇的戲,讓人覺得很新鮮,對於第一次看戲害怕看不懂的我們,反而讓我在觀賞當中充滿了期待,許多場景中甚至爆笑了出來,這些是以往古典京劇不會出現的感受。

小伃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陰雨綿綿的晚上,我與朋友相攜走進台北城市舞台,欣賞國光劇團的百年戲樓。故事從清末到中國共產黨時期,敘述一群京劇演員,在清末到共產黨時期,由師徒間的愛恨情仇交織出百來年的戲樓人生,而我也在其中看到了藝術在傳統與創新之間的拉鋸。

comut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殉丁耀亢之風骨?——京劇《化人游》

黃祥慧

f19941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幻中訪幻之——京劇《化人游》

吳立仁

f19941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戲曲觀劇心得──402016124 林思慧

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之《化人遊》

f19941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