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古典戲曲評論 (651)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京劇《將相和》評論-關於智慧與胸襟,關於美與一些感動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清風明月,常在我心。」

   此一句絕別,乃是最後的託付與掛念:今後此生不再相見,當年共同創作的幽微情感,還盼對方永記在心。詩一般的玲瓏句,乘載新的境界與想望,無需與誰訴說,淨禾自踏仙雲而去,而宇青人在紅塵也就伴清風明月瀟灑自在。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一次踏入國家戲劇院,看的便是傳統京劇,是以往敬而遠之的劇種,心情上難免忐忑,深怕自己門外漢,不但看不懂戲,還引起旁人譏笑。入場前,看見身旁多是年長的觀眾,穿著正式的服裝出席,臉上掩不住的興奮神情,使我看得出奇:這真是世代的不同呀!就像我們這一輩的年輕人準備去看演唱會一般,他們也許不在意這齣是演什麼,也不在意認不認識演員,就是準備好去聽一場好戲。

 

zzzz12o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朱俐 401010979

green520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文四B 401010235 顏辰娟


green520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文四B 成績座號45 謝秀苓  


green520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文四A  學號401010581 座號24 陳俞汝

yuju12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文四A  401010045  劉芸均

 

愔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現代戲劇期末 《恨嫁家族》觀後心得

中文四A 林宜萱 401011399

愔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觀劇心得

語三甲 林纓

食食好朋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往北藝大的路上,伴著之於北管的陌生和近海丘陵地的冷冽,我並不太能分辨,這是否一如將軍破關時的肅殺氣氛,亦或是樂聲響起,我緩緩入座,對著鄰座的同學,屏息以待幕揭開後的怦然。

 

芬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宇青、宇青──」

    那一聲聲呼喊,喚醒的是些什麼?

tsn09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問》觀劇心得

110202233 語三乙吳念頎

「衣衫襤褸不敝體,飢寒交迫無所依。老身淪落一至此,愧悔昔日不自知。寄語顯貴施賑濟,公道昭然本於茲」

大王邠赫拉多層次的渾雄嗓音在我心中環繞,一個可喜可悲可愛的角色就此住進我心裡。

芬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小的時候看過兒童豫劇〈錢要搬家啦〉,當時只覺得好看,殊不知在多年之後,再次接觸到豫劇〈天問〉,竟是同一團的演出!不免興奮又期待,也感嘆人生總有一個時間,突然地所有散落各處的印象就被串連起來了,珠鍊似的,閃著亮光。

 

beilu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天問>改編自名作李爾王,恰巧上學期選了英美文學選讀課程,李爾王也是教材內容之一,在進戲院觀賞之前抱著期待的心情,非常好奇導演會用什麼方式來詮釋東方版的李爾王、演員角色該如何設定,劇本東方化想必處處都是挑戰,模仿也許不難,但要如何卓越便是一大學問。我認為京劇是屬於傳統戲劇,在既定印象中,理當是禮俗並是沒落的大眾文化,而如今<天問>突破傳統,採用西方的作品,或許已有先例,但仍頗具創新與吸引力,可以吸引更多觀眾。第一次進劇院觀賞,一切都很新鮮,沒想到裡面的氛圍如此端莊素雅,原本輕鬆的心情也突然正經了起來,好不顯得突兀,剛好坐在二樓靠牆的位置,就像是在電影裡會看到的場景,由上往下看,舞台布置以及字幕清楚可見,我像劉姥姥逛大觀園似的。
  演員一上場便被宏亮的聲線所吸引,有力量到原本還以為是對嘴的。一開始的場景是華麗的宮殿,無論是衣著還是道具都很道位,既不浮誇也不失美感,依著劇情的走向,因為是已知的故事內容,就沒有特別的新奇感。後來,李爾王苦無支柱,大女兒、二女兒都奔名赴利,在這齣戲裡是扁平人物,從頭到尾都是自私自利的角色,而此時場景改成以灰色危基調的石階,這裡的設計我覺得略為簡略,可以再加強一些,例如枯枝、枯木,舞台才不至於單調,但也許是經費的局限或團隊的設計,下半部<風暴>一場,有天打雷劈的橋段配合著聲光效果仍是能夠震懾人心的,而整齣戲的場景也就分為宮殿和石階兩個部分,對比出華麗與悲悽的人生轉換。在表演方式的部分,我覺得演員除了有深厚的底子之外,默契也是不可或缺的,彼此之間必須互相照應,補足對方得缺失,在過程中有明顯幾次的漏接棍棒,不知道是不是特意安排的,但我認為至少處理得很好,可以增添看戲的樂趣也不會過分到讓人尷尬,這就是我欽佩演員的地方,熟悉舞台進而成就自己的舞台,觀眾在這個時候反應相當熱烈,非常精彩,令人敬佩。

beilu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日桃園舉辦客家文化節,這次有桃園區的演出,自己聽母親說自己有八分之一的客家血統,但本身是說台語,算是偏向閩南人血統,雖然聽不懂客語,鮮少與家人一起觀看戲劇,便一同前往賞。之前與家人去廟宇拜拜,有看過布袋戲與歌仔戲,都是閩南語,很少有客語的,此次便興意盎然。

tsn09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頭一次坐在國家戲院廳內,從四樓的高處望下台子,享受著無人擋住視野的通暢,這和以往在一般演藝廳的感覺又很不同了。包覆地毯的空間好靜謐,像是可以吸收人的焦躁和不安,將專注全然的放在燈光照亮的那塊舞台。

對這齣豫劇的原著《李爾王》了解並不深,印象停留在小學二、三年級時在書店的閱讀角落,翻閱著拆封的世界名著漫畫。吸引我的是淒美的畫風,糾纏不休的劇情不太記得,但和更小時看過的鹽巴公主的故事精髓相似。抱著要預先做功課、以免在現場因看不懂而抱憾的心情,我在觀賞先前稍為惡補,腦袋卻因拗口的英文譯名和錯綜複雜的關係,又更加糊塗了。

beilu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京劇評論

科目:專題文學:京劇選讀

tsn092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整齣戲,我為了主演王海玲驚嘆不已,那渾厚無比、壓過雷聲的唱功,在時時刻刻都讓我聳然一驚,唱、念、打、演,每一步都走得很到位,我這個對於傳統戲曲並沒有多麼投入的人,在她的一舉一動裡,都不禁被深深地打動。

芬倪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京劇期末報告:豫劇《天問》觀後感             語三甲 110202126 鍾函妏

 

食食好朋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