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中訪幻之——京劇《化人游》

吳立仁

 

前些陣子,因為朋友的邀約,我們去欣賞了名叫《化人遊》的戲。其實我剛開始不抱太大期待,但真的看過了以後,大大改變了我對傳統戲曲的印象,不管是燈光、舞台效果還是精采程度都令人驚艷。剛到演出的地點台北城市舞台時,雖然當天下著微微細雨,入口處卻排滿了等著進場的觀眾,接待人員在門口親切地打招呼,給了我很好的第一印象。進到表演舞台後,寬敞明亮的空間,像是來到電影院一樣,給了看戲人很舒適的環境。

 

這部戲不僅運用了許多特效使人眼睛為之一亮,演員更會適時有詼諧幽默的橋段演出,讓人完全感受不到枯燥,像是戲中的魚腸劍士,還會跟觀眾互動,令人哄堂大笑。整部戲最令我驚奇的是,演到有花的橋段,現場會真的有花香飄出,讓人彷彿身歷其境,讓我對戲的看法不一樣了。戲曲流傳了千百年的時間,一定有其道理和智慧,隨著時代演變也跟著進化,讓戲曲不管在什麼年代都能博得滿堂彩。

 

這部戲總共分成6場,寫一個叫​​做何野航的書生,一心求道,聽說東海常有群仙漫遊,乃欣然前往。現實中知音難覓,心中苦悶,何生便幻想去找歷史上的朋友,路途上遇到詩人曹植、劉楨、李白、杜甫、劍客崑崙奴、東方朔、左慈、王陽、陸羽等人,還有絕色佳人西施、趙飛燕等人。眾人共登仙舟,開始了度脫何生的“化人遊”,看到西施和趙飛燕兩大美人,互諷對方滅國誤代;李白、曹植文傳後世,卻都嘆不得志;屈原只能在葬身所在的魚腹尋得理想國。這些都讓主角領悟到一切歷史地位,端看從什麼角度去看,終能超脫亂世,讓心緒得解脫。

 

我覺得劇中的何生其實就是丁耀亢自己的心理投射。丁耀亢一生命運曲折、懷才不遇,他把滿腔的悲憤與抱負用於創作戲曲作品《化人遊》就深刻反映了他的思想情感。

丁耀亢作品中有著濃厚的道家思想。劇中的何生遇到了3位仙人左慈、王陽、陸羽,這3位仙人清靜無為,遨遊自然萬物,無所不容,自然無為,與自然和諧相處。丁耀亢生活在王朝更替、政局動蕩的年代,頻頻的災難讓他對禪釋懷有信仰,徹底與塵世隔絕使他獲得內心的平靜和安寧,就像劇中的3位仙人一樣超脫世俗。劇中,何生與眾仙泛游海上飲酒徵歌,一切煩悶困擾都已拋去,包括從魚腹出來之後,左慈問他如何出來,他回答道“我進得去便出得來”、“我拿得起便放得下”,都表明了一切磨難曲折他都能置之度外的思想境界,反映了他排遣苦悶、追求逍遙與平靜的人生態度。

 

這部戲《化人遊》真的非常值得一看,《化人遊》原作從未被搬演,因為劇中的海洋、跨時空在當時都難表現,角色又多達五十人,讓該劇始終未演出,直到現代才有機會佐以科技呈現。除了加入現代的特效和音效增加戲的精采度之外,台灣戲曲學院破歷史將原作改編為京劇,讓這部作品首次在立體舞台化為真實。其實我自己也很嚮往像何生一樣,可以漫遊幻境,和古人交流,脫離世俗,不必為了現實的壓力而痛苦。雖然現實中是無法做到,但不妨去欣賞這部《化人遊》,讓我們的停下庸碌的腳步,讓我們身心靈彷彿遨遊在幻境之中

 

參考 中國論文網

 

 吳立仁  

 

 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1994102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