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管戲──《破五關》心得
語創四乙 謝馥安 110102117
因為老師的推薦,所以我們選擇了藝術大學的這齣北管戲。
當晚我們上山,在朦朧的藝大校園裡,終於找到了表演廳,裡面有一座中庭,,裡面暈黃的街燈,大家在庭中的小圓桌旁等待,我非常期待即將開場的戲。
從來沒有接觸過北管戲的我,特別上網查了北管戲的源流,原來北管為17世紀至20世紀中,台灣與中國閩南流傳廣遠的傳統音樂,同時為歌曲也是戲劇表演,其音樂常見於迎神賽會,陣頭,甚至傳統或現代布袋戲表演上。
一開場,藝大的學生演奏了一大段北管,我聽起來甚是耳熟,原來就是我們經常在廟會裡面聽到的曲子,不同的是,藝大學生演奏得非常有節奏與音樂感,我才發現原來廟會的音樂可以這麼悅耳好聽!
後來我上網查詢了演奏的樂器,原來有嗩吶,嗩吶也被稱為「吹」,是吹牌(吹排;牌子;排止;嗩吶牌子曲)的領奏樂器,用於吉慶戲、鑼鼓樂、軍陣戲等場合,通常由頭手弦兼嗩吶。嗩吶的聲音可以說是響震雲霄,非常有氣勢,感覺天神真的要降下臨世了!
終於開場,《破五關》這齣戲又名《秦瓊破五關》或《臨潼關》,劇情描述瓦崗寨首領李密派秦瓊掛帥攻打臨潼關、紅泥關、黃土關等五關。秦瓊首戰為臨潼關,守關 將尚司徒見秦瓊掛帥攻打,遂出關迎戰。兩軍激烈廝殺,尚司徒遭秦瓊騙取寶馬,尚司徒回關後隨即修書請紅泥關關主出兵相助。
我們第一次現場看戲都覺得非常新鮮!我們覺得每個演員都很敬業也很厲害,不過對於秦瓊以及尚司徒的表現都覺得頗為可惜,因為剛開場他們的麥克風就壞掉了,只能用他們自己的聲音唱,顯得不夠宏亮,有點小聲,而且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好像很緊張似的,抖袖子的時候都抖不起來,要使用另一隻手去捲袖子。另外,他們的唱詞也都有點抖,我們對於戲中的跑腿小廝比較有好感,他非常厲害!能夠在台上跳躍翻騰,聲音也唱得十分宏亮!
後來戲突然戛然而止,舞台燈暗了下來,現場司儀就宣布散場了,我們非常錯愕,因為才破到第二關而已,而且秦瓊才剛唱完一句,居然就突然沒了!我們後來推測這應該是學生的實驗性表演而已,所以才會這麼簡短吧?
我們這次的體驗十分新鮮,未來會想再繼續進去看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