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場繼續說是非—豫莎劇《天問》觀後感
語創四甲 110102141鄭宣亞
「ㄧ念之差鐘鼎毀,蒼天戲弄不勝悲。」
首度踏進國家戲劇院觀戲,金碧輝煌的隆重,
《天問》,改編自莎士比亞的悲劇名著《李爾王》,
雖然是傳統戲曲,卻仍讓觀眾可以產生共鳴,我認為其中的原因包含融入現代用語及反映社會現況。「身價暴跌」、「被錄用」、「政客開空頭支票」、「現今世道也是瘋子領瞎子」、「賤狗當道你就得服從」等台詞,讓台下觀眾笑聲不斷,其中劇中弄臣的角色,他的詼諧幽默,打亮、平衡了整場悲劇。
這齣劇舞台配置的部分是相同的,舞台上方塑造了蒼天之感,運用投影變化來反應劇中的場景,其中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上半場結束前有一個雷雨特效,預告下場戲的悲劇。而上下半場戲的分隔,在主角的服裝造型上也有強烈的對比,本來穿戴華麗、頭髮整齊的女王,卻淪落到一頭散髮、穿著樸素的老太婆,袖子採取水袖,在揮舞的過程中,顯得更滄桑無奈。最後一幕的《國殤》,把整場悲劇推到極致,骨肉相殘的家庭悲劇,監獄的光線打在舞台的中央,舞台後方雙方士兵慢動作持續爭鬥著,讓人嘆惋這一切的發生,只源於一念之差,竟落到如此下場,而枉費心機到頭來只是一場空。
我認為,人不要太相信自己,因為自己並不是這麼可靠的,若一開始的決定沒有問蒼天,那何必事後再問蒼天呢?豈不是很自我,要天地負責自己的抉擇。但這部戲可以去思考的事情蠻多的,也許也能激發我對於劇本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