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王后》作為一出傳統戲曲革新的新戲曲,最大的特徵是各種元素的結合。南音古曲,現代服裝、化妝、道具,功夫武打,多媒體高科技,古典文學作品,傳統的演出模式……《殷商王后》對這些元素的結合可圈可點。

 

大舞臺上表演的《殷商王后》最引人矚目的是開場部份。傳統戲劇的最大缺點是缺乏戲劇性和情節完整連貫度,所以常常使觀眾看起來很無趣。但是漢唐樂府的《殷商王后》的開場很好地克服了這個問題,一下子吸引了觀眾的注意力,為整出戲劇增色許多。先是多媒體的運用,由幾個簡單的商超遺留的器皿和物件,慢慢地幻化出真正的舞臺。這種舞臺奇觀正如電影中的3DIMAX一般,是今天的藝術發展的一個必經和有效的發展途徑,既提高了整個舞臺的美觀程度,又使得故事的開始充滿了一種遠古的距離感和意境美。然後是樂師和歌者的出場,我最喜歡的就是這個出場。樂師和歌者坐在舞台邊本就是傳統戲曲演出的基本模式,只是現在稍有保留,所以當我看著樂師們坐在台邊,有一點燈光照在他們每個人的譜架上,歌者長著悠揚而淒婉的南音古曲,我非常感動,因而對這一出改編而成的戲有極高的期待。所以,《殷商王后》的開場部份是全劇的一個很大的亮點。

 

新編古戲的特點就是多種元素的雜糅,開場部份就已經有精彩的結合的展現。隨後是《詩經》和南音的結合,不得不說這是全劇中給人留下最深刻印象的部份,時隔兩個多月那個歌者飄渺獨特的聲線和南音的旋律還似乎留在我的腦海中。《詩經》被唱出來以後,韻味大增,更加烘托出來整個戲劇的氛圍。但是具體的詩的使用有些不合理。比如《野有蔓草》一詩原始有情難自禁的野合意味,用在殷商王和后之間似有不妥。不過也有說法是《野有蔓草》只是訴說男女愛情的詩作。但是選用了好幾首形容愛情的詩隨即拼湊,還是有一定的違和感,與劇情關係很小,而旨在突出歌舞的表演。這雖是許多傳統戲曲的特徵,卻也是商業化戲劇所要盡力克服的問題。而由於我坐在第三層,舞蹈的表演並不能很細緻地觀察清楚。總的來說,舞蹈沒有特別能吸引眼球的部份,雖然融入了功夫元素,但是並不很有吸引力。群舞、獨舞、雙人舞的變化太少,到了劇情的高潮部份,舞蹈也並沒有非常震撼人心。當然,這也可能是我坐得太遠的原因。舞蹈非常美,但是缺乏新奇程度和強弱交錯的節奏感,稍顯遺憾。

 

關於這出戲的演員的服裝造型和面部妝容,我則是主要通過海報來觀看的。妝容非常有特色,眼部的線條離眼睛很遠,使得在遠處看時眼睛變得很大。但是,王的身高有點不足,使得在剛開始看戲的時段,我一直分不清楚他是個什麽角色。(也因為位置很后,不能很清楚地看見字幕)后的白色衣服非常好,尤其是在逝世的那一場,很有一點仙風道骨的感覺,有一種道家的生死觀念所體現的那種歸於自然的感覺,很特別,很美。

 

總的來說,這出戲的多種元素的結合還是相當不錯的,共同營造出了一種離現今非常久遠的歷史美感,同事有力地發展了南音古曲,給前來觀看的觀眾留下來非常深刻的印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