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豫劇團,台北場城市舞台5/13()1430《孟麗君》

 

劇情簡介:

古代才女孟麗君因父冤株連,女扮男裝星夜出走,留下自畫像轉贈未婚夫皇甫少華。後因少華禦敵有功班師回朝,皇上欲賜婚劉國丈之女,少華堅持非孟麗君不娶;丞相酈君玉從中斡旋,終使皇上勉強同意延婚百日。

少華發現酈丞相原是孟麗君,但孟卻不肯相認,欲待百日期滿,太后壽誕之時,借太后之力披露真相,成就美事。不料少華急於獻像洩密,因而引發君奪臣妻風波;幸孟麗君機智,與太后、太師巧妙談判,陳述前情利害,終在以皇室江山為重之前題下,昭雪孟家沉冤,而麗君與少華也終成美眷。

 

主要角色介紹:

孟麗君(丞相酈君玉)──蕭揚玲飾演

皇甫少華──張翊生飾演

皇帝──劉建華飾演

太后──王海玲飾演

 

評論:

這是我第一次現場看古典戲劇;以往阿嬤住到我們家時,曾陪她看了幾部,不過當時只覺得興致不大,一場戲下來忍不住哈欠連連。而前一陣子,為了準備研究所考試而閱覽不少元明時期的戲曲內容時,才逐漸開啟對戲曲的興趣。

  在本劇中,打翻了我對以往古典戲劇的印象,除去了艱澀難讀的情況,演員的口白上,淺顯仍帶著字句聲圓之美;在舉止上,也帶進了現代圓滑富有趣味的動作,如假扮孟麗君的婢女拉扯王爺的鬍鬚,或是皇甫少華與酈君玉之間為拆穿與掩示自己身份間的對答攻防,令人看了忍俊不住會心一笑。另外,讓我佩服的還有舞台的燈光與暗燈時換場的速度;因為燈光的凝聚,使得我們就算不用言語也可以明白,現在是角色內心的獨白;而換場速度之迅速確實,使得觀眾沒有實質上的等待感覺,壞了觀賞的氣氛。

  至於舞台上繪製臉譜的角色並不多,除了反派角色臉上的白色(分不清是粉白還是水白)外,其他角色似乎沒有妝繪臉譜;劇情上則省去支旁末節之事,關於酈君玉救治太后,與孟麗君父冤株連全門之事以一句話帶過,並用一孟麗君的自畫像,當作是貫穿全戲,引發後續種種風波的主要物件;而這些地方,也是古典戲曲中經常出現的特色。

  整部戲來說,風格輕快詼諧,歡樂帶有些現代的色彩與傳統中國佈景與聲樂結合,服裝與動作皆在古典中融入一絲新氣象,然而令我感到美中不足的,大概便是結尾的地方有些趕鴨子上驕的感覺;御前會審變成了結婚禮堂,皇帝本人被蒙在鼓底,直到新娘上場時才曉得那是自己心儀的孟麗君,設局設得有些荒唐,多少帶有欠缺邏輯的毛病,而這也是有些古典戲曲中常犯的毛病。另外,有些題外話的是,戲場本身的志工非常的敬業;在座位的安排上,雖然不幸的我坐到了攝影機後面的位子,以致於上半場戲觀看時被攝影機擋住而不悅,所幸中場休息時志工注意到這情況而幫我換了座位,以致於雖稍壞了觀賞的興致,整體而言也還算圓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