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12/01/06()1930 城市舞台

  看戲的那天,匆匆結束期末考後,我便打傘進城。

 

  原來是從系辦的一張宣傳單上,被魏春榮的眼睛鉤住了,我想,原來天底下有這樣美的旦角,不只男生會為之傾倒。她扮的祝英台,自有一股靈氣,通詩書、知情味,每一個作工、眼神,甚至嘴角的淺笑都細膩又有韻,聰慧難掩。反倒是溫宇航,斯文太過了,我覺得他的溫柔已經泛過梁山伯該有的憨直與木訥,正直是正直、耿介是耿介,卻該再陽剛一點。另外,那天的馬文才實在夠逗,滑滑膩膩的樣子惹得全場的老媽媽們又笑又流淚,然而不見噁心。
  除了以上三位之外,當天安排得最巧的應屬由唐文華先生飾演的角色,他分擔了旁白的分量,像是劇中人活在其中,在某些時刻又是最清楚的旁觀者,同窗之間的情意讓他一點即明,再點就要破,分寸拿捏得十分好,是很特別的手法,我很甲意。

  戲一直演到中場,我旁邊坐的一位奶奶,她看起來很喜歡我的樣子,雖然不知道原因,但我也喜歡她。我們聊了起來,她說她看戲幾十年了,自己也演,於是邀我去參加她個人的發表會。她讓我想起小學二年級時,我的女老師,她是第一個說梁祝故事給我們聽的人,長久以來,我以為這時代再也沒人會那麼喜歡這樣的故事。雖然過了這麼多年,我仍然記得我們是怎樣豎起小耳朵,鴉雀無聲的趴在書桌上為祝英台心急、恨透了她那對勢力又封建的父母,直到現在,才能慢慢明白原來這就是時代性的悲劇。
  在古代的中國,為了恆常又穩固的維持一個禮教社會,男女之間是見不得真情的。或者是說,容不得真情。夫妻之愛不可以超越該守住的禮,婚姻一事往往也僅憑媒妁之言,彷彿綁住了大家的情感,就能達到節制,節制了也就不會生亂子。可是我們也忽略了這樣的節制並非出自真心,反而扼殺向上的、正面的、圓滿的種種機會,久而久之人心會扭曲,許多不自然的事理便翻出。
  每個時代的愛情都有限制。在古代,戀人們的分別可以是因為征戰、羈旅、門第;在現在呢?這個難以真切回答的問題,是我會喜歡《梁祝》的原因。

每看一回祝英台,都讓我感覺自己的心更接近那一份最初最樸質的真愛,也只有如此,才能在濁濁人世洗清自己的眼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