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曲劇有別於一般我們所認知的京劇,他是一種北京地方現代劇。是用民間的各種曲牌和腔調來表演的歌唱劇。原來稱為「曲藝劇」,後來作家老舍建議改為「曲劇」,並加上地名「北京」,而形成了現在的「北京曲劇」。

  學生這次所觀賞的劇目是老舍的長篇小說《正紅旗下》所改編的作品。《正紅旗下》這部小說為老舍先生未完成的自傳式小說,是老舍的家族史,也是晚清旗人的生活民情史。

  此劇由老舍的出生起頭,環繞著家族親戚朋友的各種生態。因朝廷給的俸祿越來越少,變得貧困但是仍舊心存善念的老舍家人;好逸惡勞的舅舅、大姊夫與大姊公公;守舊專制的大姊婆婆與姑母;形形色色的旗人們為了生活苦惱忙碌時,八國聯軍攻占了北京城。老舍的父親為了滿清帝國而犧牲了生命。在義和團被大砲洋槍殲滅時,長期處於鎖國狀態、自視甚高的旗人這才了解到外族的強大與被祖國背叛的滋味。

  《正紅旗下》的舞台佈景選用了一個樸素典雅的青花瓷盤,但它卻是破碎的,象徵著曾一統天下大清王朝至晚期的殘敗。並以市井小人物的生活寫照,展現了晚清時期人民的酸甜苦辣。劇中老舍家與老舍大姊婆家都欠了許多油鹽錢;多老大因為利益改信基督教;王掌櫃的兒子因為鄉下無法繼續生活而加入了義和團,都顯現出了當時人們生計上的困難與無可選擇。因為老舍的出生需要洗三、滿月等儀式也不能因為窮困而漏了傳統。又正逢過年,樣樣都需要用錢,劇中也表現出旗人就算貧窮在傳統儀式上也要展現出派頭的性格。

  此劇主角為老舍的父母,我個人最喜歡他們盼著老舍長大成人所唱的曲,祈求著老舍不需要求得功名利祿也不需要耀祖光宗,只需要平安健康、心地善良,平順的過一生。這段讓我特別感動,顯示出了為人父母不望子成龍鳳,只求孩子健康快樂的小小期望。而飾演老舍母親的盧雪文女士圓潤清亮的高音也十分令我印象深刻。

  老舍的父親將死之際與老舍的表哥聽著屋外持續不斷的槍聲說著:「這聲音是過年的鞭炮聲啊?還是大夥兒剁餃子餡的聲音啊?」可看出老舍的父親其實還未接受八國聯軍攻進北京的事實。黑船槍砲,那都是封閉已久的中國人未曾見過的東西啊!還將戰爭當成兒戲的旗人此時所受的是無比的文化衝擊。而在最後全劇演員穿著白喪服,齊唱「生我養我,坑我害我大清王朝!」讓我不禁感到鼻酸,不只是哀悼著老舍父親的犧牲,也同時感嘆著一代大清帝國最終還是走向了腐敗的滅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