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中國傳統戲曲,是在課堂上放的影片,放的是什麼已不復記憶,只記得當時雖覺得有趣,但也僅止於此,甚至是對那些敲鑼打鼓感到不耐與惱人,於是心中漸漸升起困惑,為何有那麼多人對傳統戲曲如此癡迷?傳統戲曲的魅力何在?實在是百思不得其解。這次在因緣際會之下,決定去看國光劇團的《水袖與胭脂》。頭一次看中國傳統戲曲的現場表演,手裡捏著票,心裡有些忐忑,期待又怕失望的情緒交互混雜,就這麼一個人去看了戲。

《水袖與胭脂》的演出場地在國家戲劇院,當天抵達時間有些晚,錯過了王安祈老師在大廳的講說,撒些銀兩買本節目冊,又胡亂拿些宣傳單子就進了場。座位在二樓靠前,視野頗斜,從上邊往下看去,除去舞台左方的樹之外,倒算是一覽無遺。戲尚未開演,舞台一片漆黑,幕雖降著,卻仍能隱約瞧見吊在半空的戲服,不知怎地有種陰森詭譎的氛圍。隨意翻看手中的冊子,臨時惡補些對《水袖與胭脂》的認識。忽地燈光開始明滅,騷動逐息,我抬頭,戲開演了。

水袖翩飛,伶人躍舞,戲甫一開場,便打破所有我對中國傳統戲曲的認識,印象中,中國傳統戲曲一直與吵嘈與俚俗畫上等號,我從未想過它竟然也能如此美,而後太真仙子踏上舞台,華服委地,光影俱凝,靜靜滑過白色圓弧,那一刻我屏息,腦裡除了好美之外再無他思,之前無數疑問煙消歌裡,那一刻我初次窺探到中國傳統戲曲的美,一頭栽進它無邊的魅力裡。

戲在繼續,《水袖與胭脂》說的是化身太真仙子的楊貴妃,與化身祖師爺(喜神)的唐明皇,在「馬嵬埋玉」後的故事。上半場講述號稱「天下第一」的戲班子「行雲班」進宮,欲獻藝予初登仙山梨園寶座的太真仙子,不料守護「行雲班」的喜神唐明皇,在將進宮門之時遲疑卻步,使得「行雲班」在沒有喜神的守護下登台演出,不僅鬧劇連連,亦用一曲「七夕盟約」惹來太真仙子之傷,被逐出宮,又被化身宰相的安祿山濫權下令解散,道具俱焚,只餘剩下半截彩衣的喜神,最後班主帶喜神投入他班,其他人皆各奔東西。另一邊,放不下往事的太真仙子四處徘徊,巧遇居於梅園的梅妃,羨慕起她的安於己身。而徘徊迷惘中,太真仙子在尋找自己的一齣戲,在無數戲裡,尋找唐明皇一個悔字。

下半場一開場,便是精彩的對手戲,「行雲班」裡被留在宮裡的無名公子,與太真仙子共同演出「七夕盟約」,然而這不是楊貴妃與唐明皇的七夕,是楊貴妃與十八王子的七夕,當年楊貴妃與十八王子共定七夕,不料後來唐明皇看上楊貴妃,使得十八王子將她進獻給父親唐明皇。「馬嵬埋玉」的冷眼旁觀,十八王子的質問,尖銳的話語透過無名之口直刺人心,將太真仙子逼入絕境,使得太真仙子真正開始面對自己的真心,再度宣「行雲班」入宮。急煞的宰相命手下另宣「鳴鳳班」入宮,但牌子剛好被流落「鳴鳳班」看門掃地的「行雲班」班主接到,「行雲班」班主立刻召集舊班班底,頂替入宮。「行雲班」入宮後上演了兩齣戲,一齣是熱鬧非凡的「漁陽鼙鼓」,另一齣就是楊貴妃與唐明皇的心結「馬嵬埋玉」。直到此刻這才是楊貴妃與唐明皇真正的對手戲,戲中楊貴妃與唐明皇演得真情,戲外太真仙子與喜神亦入戲至深,唐明皇終於唱出了對「馬嵬埋玉」的深深悔恨,那些現實中無法說出的真心真情,終於在戲裡得以傾訴。劇末,太真仙子放下了網室,也放下了梨園仙境之主的位子,決定與「行雲班」同行共戲,開創新的未來。

《水袖與胭脂》世界觀設定龐大,故事內容格局卻小些。開頭人物與設定一同出來,有些消化不良,好在開演前看了節目冊,不然大概會一頭霧水。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有時人生的真情,還要向戲中尋去。而戲中十八王子的橋段,深深撼動人心,是了,人生已如此辛苦,戲裡又何必苦苦相逼?一幕幕看下來,不勝感嘆。

而個人雖對不知出來所謂何事的安祿山,以及圓滿大結局有些許怨念,整體而言還是喜歡的。而在第一次看完戲後,因為某些因由又看了第二次,不過這次不是獨自前去,而是與外婆等人一同去看戲。有趣的是,《水袖與胭脂》是齣新戲,故而裡頭增加了很多傳統戲曲所沒有的元素,對於如我一般對傳統戲劇涉獵不多的人而言,是有趣與新鮮,但常看傳統戲劇的外婆等人,似乎很不能適應這些新元素,問他們有什麼感想,得到的答案是「亂搞一通」。雖然如此,新劇並非沒有嘗試的價值,期待以後中國傳統戲曲也可以如同《水袖與胭脂》的結局一般,邁向新的未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