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戲劇名稱:《狸貓換太子》
  時間地點:2012/05/06(日) 19:00
       台北市中山堂中正廳
  表演團隊:蘭陽戲劇團
 
 
 
  
  關於,故事大綱
 
    《狸貓換太子》故事主要敘述在宋真宗時,真宗的兩位妃子先後懷孕,而其中劉妃為爭奪權勢而陷害另一位妃子--李妃。暗中將李妃的兒子(太子)換成貍貓,並下令宮女寇珠將李妃的兒子丟棄於九曲橋下。宋真宗得知李妃所生的孩子為一隻貍貓後,勃然大怒,並將李妃打入冷宮。
    然而宮女寇珠準備將太子棄於九曲橋之時,因為不忍而內心天人交戰著,剛好在那時遇見代宋真宗前往替八賢王祝壽的陳琳,兩人合謀將太子送與八賢王扶養。七年後,當年的太子趙禎長大了,而在這期間劉妃的兒子也因為意外而亡了,因此劉禎便被召入宮成為太子,由劉妃扶養。然而多疑的劉妃懷疑當年寇珠並沒有丟棄太子,便嚴刑拷打寇珠致死,又放火焚燒冷宮欲逼李妃於死地,但是最後李妃逃出來了,流落於民間。
    傷心欲絕的李妃,哭成了盲人。在十三年後,當年的劉禎繼位成為宋仁宗,而李妃在一次賑災中遇見了陳琳,因而展開對這整件懸案的抽絲剝繭。
 
 
 
  關於,評論感想
 

    「狸貓換太子」這個故事一直是大家耳熟能詳的。而我兒時也時常聽見,當時也大略知道這故事的內容為何,畢竟電視連續劇也常以類似題材延伸出其它故事,因此一直以來我以為這故事內容非常俗氣。
    而對於歌仔戲的印象呀,更是一直停留在小時候住家附近的廟前野台戲。對歌仔戲的認知,以為是很俗、難登大雅之堂的。但是這次之所以會選擇歌仔戲作為此次報告的對象,在於家母非常喜歡看歌仔戲;而對我而言,比起豫劇、崑曲,歌仔戲因為較為俚俗,更能貼近我們的生活,也是足以代表台灣精神的文化資產之一。在台詞理解與聽力方面,難度低於崑曲與豫劇,儘管我的台語能力實在並不是太精通。
    綜合以上原因,在與朋友討論過後,我們選擇了五月六日那一場表演。
    在當天,當燈光暗下、音樂響起、演員舞動著身軀時,我才漸漸明白其實自己對於歌仔戲的認知,是很不公平的。其實歌仔戲,儘管貼近生活,卻依然可以很高雅的。
 
 
    全劇分成了十場戲,採用倒敘法的方式呈現,以劉妃權勢爭奪而暗中陷害他人為故事主軸。
    首先第一場戲從<焚冷宮>的開始,劉妃為了權勢暗中放火焚燒冷宮,欲至李妃於死地。故事的開頭便以緊張喬段製造的氣氛,企圖抓住全場觀眾的目光,無論是已坐定位許久還在與朋友話家常的,或者恍神的,抑或者剛坐定位還未進入狀況的。熱鬧的排場與緊張的劇情,正好將現場觀眾的注意利通通抓住。
    很快地,進入了第二場戲<賑災遇>,而故事也從緊張的氣氛中抽離、跳脫了時間,到了火災的十三年後,李妃流落於民間並且成了盲人,窮困潦倒。而她所收養的兒子范仲華,儘管是生長於民間並且十分貧窮,然而在性格上他給我的感覺,卻是個單純、樂觀、俏皮、孝順的人,對於李妃的收養抱持著感謝的心態,更在賑災發放糧食時為李妃憤恨不平,因此在所有角色看來,我對於方仲華的印象很深,我很喜歡像他這樣單單純純、簡簡單單、淡泊名利的人物。而另外第二場戲中出場的人物--陳琳,是一名正面的人物,他好心不顧一切地救了太子一命,雖然在寇珠遭到刑求時開始懦弱,然而他這麼做依然是為了不讓太子再次遭到劉妃的毒手殺害,是為了顧全大局。他與寇珠都擁有這樣犧牲小我的胸襟,因而造就太子與李妃的重逢。
    接著,第二場戲從李妃向陳琳述說當年,回到過去,進入了當年事情發生經過的第三場戲<換太子>,帶出了當年寇珠受劉妃下令將太子丟棄於九曲橋、巧遇陳琳,並與陳琳合謀暗中將太子送至八賢王府上請八賢王扶養的經過。
    全劇要角--劉妃與其心腹郭槐,在第四場出場,貫穿了第四場至第十場。
    其中,我想先說的是郭槐。在我看來,郭槐其實是忠心的,對於劉妃的忠心是無庸置疑的,然而所謂「忠心」,並不是這樣濫用的,因此他像隻盲從卻忠心耿耿的狗,為劉妃做惡多端且狗仗人勢。一直到最後郭槐被包拯所審,恐怕連他自己都不明白為何如此忠心的他卻會落得如此下場吧。
    而此劇最重要的反派--劉妃,是為保障自我權勢而不擇手段的女人,先是以貍貓換掉太子、命寇珠丟棄太子、多疑地刑求寇珠致死、焚燒冷宮,以及最後下毒殺害陳琳,她這麼做完全是為了保障自我的權勢,不惜犧牲他人的地位,甚至性命。她像一隻不折不扣的刺蝟力求自我保護,而導致最終一無所有。所謂的權勢啊,若使用非正當手段所獲得的,在我看來不過是一場夢,最終最終還是得為自己的行為付出慘痛代價。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我想,這就是《狸貓換太子》所想要表達的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Folkanddram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